首页 > 堵河两岸
公祭女娲 设想能否变成现实
发布时间: 2007-03-29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文/ 王云英


    前不久,国内媒体的一则消息引起很多读者特别是十堰市民的兴趣:在今年1月召开的湖北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我市的朱仕雄、潘世东等人建议,湖北省应开展公祭女娲活动,将每年5月11日(国际母亲节)定为公祭日。
    很多十堰市民特别是竹山县居民这样认为:竹山是女娲抟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兄妹成婚繁衍人类之地。公祭女娲,对于发掘整理十堰地区的女娲文化、推动十堰旅游业的发展,肯定有积极的意义。
    女娲与中华民族的起源有何关系,公祭女娲有哪些意义?近日,记者采访了朱仕雄(市政协副主席)、潘世东(郧阳师专副校长)、袁林(竹山县旅游局局长)等人。

竹山是女娲神话及女娲文化发源地确有根据

    女娲是古往今来在中华大地流传最广泛、最普及、影响力最大的神话人物之一,被炎黄子孙公认为创世神和始祖。目前,全国249个地方相传有女娲活动遗迹,有13个县市声称是女娲文化发源地,且每年举行公祭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甘肃天水、河南周口、陕西平利、吉林四平、湖北竹山等地。
    但是,在相传有女娲活动遗迹的249个地方中,以汉水流域最为集中。据专家考证,女娲确有其人,她是母系氏族时期庸巴地区的一个部落首领。为了拯救苍生,造福子民,她率领民众以巨大的篝火冶炼五彩石,以“阳和之气”来冲散天空中的积雨云团,从而止息了因淫雨霏霏而导致的重大水患。
    女娲炼石补天、兄妹成婚繁衍人类,在竹山传说很久。女娲的传说来源于共工、祝融争战,共工败后怒触不周山,于是“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实际上,竹山县地处青峰断裂带,位于扬子地台和秦岭地台的结合部,历史上是地震多发区,大地震造成山崩地裂以致“四极废,九州裂”是有可能的;竹山境内的堵河,顾名思义,是大地震造成江河堵塞,洪水“浩洋而不息”,再加上鄂西北是古人类发祥地,如“郧县人”、梅铺猿人等,还有竹山丰富的绿松石、米黄玉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提供佐证,竹山宝丰女娲山上的磨盘石传说与伏羲、女娲兄妹“奉石成婚”的故事相吻合。因此,竹山是女娲神话及女娲文化重要发源地。

女娲理应接受炎黄子孙祭拜

    目前,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国家有属于自己的母亲节。在相传的中华民族诸位始祖中(如黄帝、炎帝、伏羲、女娲等),女娲是惟一的女性,她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炼石补天,拯救人类;制定婚姻制度,教化人类;创造笙簧音乐,娱乐人类,功劳旷古烁今。
    经过多方考证,“竹山是传说女娲造人、补天圣地”的观点得到很多当代女娲研究权威的认同,在汉水流域特别是竹山县发现了很多女娲文化遗迹。这是我市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设立女娲公祭日,弘扬女娲精神,将竹山县宝丰镇打造成世界华人寻根问祖、祭拜始祖的圣地。同时以此为契机,将女娲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旅游精品。
    朱仕雄认为,人文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国内有很多因为名人效应发展起来的旅游景点和城市。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发掘和打造文化品牌,将旅游和文化结合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陕西每年举办黄帝陵公祭活动,吸引大批海内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每年前去旅游的人数在1000万人次以上。我市拥有女娲文化这一优势资源,如果不去积极开发和利用,那将是非常可惜的。
    此外,将每年的5月11日定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女娲)的公祭日,也是出于湖北旅游大规划的考虑。堵河上游流域是秦岭地台与扬子地台的结合部,是古地理意义上南北分界标记,也是李四光命名的青峰大断裂带。从竹山县经过女娲山、九华山自然保护区、武陵峡、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神农大九湖,并与重庆巫溪大宁河及小三峡相连。如果能将女娲文化遗迹、武陵峡、十八里长峡等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可以形成东以武当山、宜昌为支点,连接西安、郑州、武汉,与神农架大九湖形成内循环线,与大三峡、小三峡、大宁河形成外循环线,女娲文化遗迹在这一规划中将会起到很好的贯通作用。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