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魅力新村——和谐文明新村大展示”系列之四
发布时间: 2007-05-1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洪坪:盛产“黄金叶”

策划组稿:张华魁 张  亮


 


科技兴烟



烟路配套



烟叶基地



烟农的幸福生活


2006年9月,出席全市烟叶生产工作会的市、县领导在柳林乡洪坪村头坪参观。

 

背 景

  A、柳林乡洪坪村   全县首批烟叶产业专业新村之一,国土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基本烟田2400亩。下辖5个村民小组,769户、2919人。
  B、头坪   洪坪村自然村落之一,海拔1100多米,是县烟叶公司创办的烟叶高产示范基地、该乡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

数 字

  产业:2006年烟叶产值120万元,实现税收25万元;种烟农户户平收入达2万元,大户年收入达4万元。
  基础设施:兴建水池59口,容积达11800立方米;兴建水窖88口,容积达2614立方米;兴建配套管网8000米。
  烟叶技术员:10名,5名为洪坪等村提供技术服务,向房县门古等乡镇输送5名。

现场:山垴上的烟田

  乘坐越野车,从柳林乡洪坪集镇出发,顺着通村水泥路前行,车子抱着山转来转去,登上海拔1100米左右洪坪村头坪,眼前豁然开朗,往白云深处走,还有海拔1200多米的二坪、海拔1300多米的三坪,这里是最适合种烤烟的地区,被柳林乡和县烟叶公司确定为基本烟田保护区。
  连日来,头坪家家户户都忙着移栽烟苗,现在已经移栽了80%。农妇梁慧一个人忙的团团转,因为他的丈夫朱厚平——作为县烟叶公司聘请的技术员,远在100多公里外的房县门古镇指导当地农民种烟,收入和他负责的辖区烤烟产量等挂钩,一年一般在1.5万元以上。
  烟农朱仕华也是一名技术员,对科技种烟深信不疑,他是今年最先给烟地覆盖地膜的,这样能减少水分蒸发,减轻卡脖子旱的危害,保证烤烟的产量和质量。虽然两个孩子上高中,朱仕华在经济上并不感到吃力,去年他卖烤烟收入2万元,加上1.6万元的技术员工资,还有家里出栏几头猪,全年收入有4万多元。
  种烤烟比种麦种豆复杂多了,飘浮式育苗、土壤熏蒸消毒、假植、移栽……听听这些生产术语,就可以想见一二。一位60岁的老妇一边移栽烟苗,一边对记者念叨——“五关十八环,环环紧相连。一环跟不上,瞎忙大半年”。随行的洪坪烟叶站站长肖军补充说,还有个说法——“苗是金,管(理)是银,烤炉是个聚宝盆。”
  朱仕华家堂屋左边堆了十多袋肥料,问到种烟的投入,他妻子如数家珍:种烤烟亩平需要50公斤烟叶专用肥、35公斤钾肥、15公斤磷肥,还需要20公斤饼肥,加上农药、地膜和种子,每亩需要投入250元左右。好在有县烟叶公司“春投秋收”——春季,烟叶站将物资借给农户,秋季从烟农卖烟款中直接扣除。
  种烟不仅仅给烟农带来比种粮食多十几倍的现金收入——从头坪俯瞰,半山腰云雾汹涌,对面的山上,水泥路从河边逶迤而上,一直插向云端。仿佛大山纽带一般的通村水泥路,因为有了县烟叶公司烟路配套的资金扶持政策,不要村民们出一分钱。还有水池和水窖,享受烟水配套的资金扶持政策,烟农建成经烟叶公司验收后,无偿供烟农使用。烟农抗旱保苗,甚至人畜饮水,从此免除了到山脚下的河里挑水之苦。

 

感言: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新农民

  柳林乡党委书记、乡长袁平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当务之急是培育新农民。培育一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学用科技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先决条件。特别是愿意学科技、善于用科技尤为重要。
  科技入户,农田生金。烤烟生产属于现代农业、设施农业, 其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做优做强烤烟产业,需要一大批科技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农业科技只有被农民掌握、进入生产第一线,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实现技术员与烟农、适用科技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破解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税费改革后,基层乡镇党委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因户、因人制宜,加强农民教育和技能培训,使每个农民都掌握一两门新技术,每个农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全面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启示:做优做强主导产业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必须找到一个带动力强、受益面广、比较效益高的主导产业。近几年,柳林乡农民富了,乡政府日子过得也不错,主要归功于做大做强了烤烟这个主导产业。
  种烤烟,离开了投入不行,缺少技术不行,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不行,工作作风漂浮也不行,正如烤烟生产本身的“五关十八环”一样,投入、技术等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烟就种不好,甚至种不成——这不是夸大其辞,以前是有惨痛教训的,烤烟种不好,要么产量太低,要么品质太差,物资和劳力投入远大于种植粮食作物,结果并没有获得比较划算的效益,烟农灰心。
  近几年来,柳林乡抓住国家加大扶持烤烟生产力度的机遇,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加大烤烟生产的科技投入,将提高单产和上中等烟比例作为主攻目标,提高了比较效益,逐步把烤烟产业做优做强,真正做成了富民富乡的主导产业,给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