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公路天使
发布时间: 2007-08-06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记县劳动模范、县公路段塘湾女子公路管理站站长陈艳

 

  陈艳,自2002年担任县公路段塘湾女子公路管理站站长以来,带领全站10名女职工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精心养护,使该站管养的16公里油路成为东进西出的安全文明通道。连续四年保持好路率81.5%,超计划6个百分点。在她的带领下,该站2003年被县妇联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被省公路局授予“四星级”公路管理站,2005年被十堰市妇联授予全市“三八红旗集体”,2006年6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06年7月被市交通局党委授予“刚毅式班组”,2007年元月被省交通厅授予全省交通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她个人更是多次获得市、县交通系统“先进个人”、“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表彰。
  一个女子公路管理站,如何创新,如何出成绩,怎样争创市、省乃至全国文明单位?这是陈艳天天思考的问题。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全站职工综合素质,坚持每周进行两次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开展争当“行业明星”活动,在职工中树立起“以站为家,以路为业,以养好路为荣”的思想信念。通过学习,姐妹们自觉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全站实现了无违法乱纪、无违法生育、无“六害”行为等“十无”目标。除了理论学习外,她们还定期进行岗位业绩评比,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了业务技能的普遍提高,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全站职工个个都成了养护能手。
  她重抓规范化管理,从健全制度着手,先后制定了《岗位责任制》、《行为规范准则》、《业绩评比》等12项目标管理制度,将文明创建工作与养护生产同步进行检查考核。站内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思想交流,遇事共同协商,群策群力,增加了全站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她爱站如家,合理利用依山傍水的环境优势,积极改造站内环境设施。通过向上级争取一点、站内筹集一点、自己投工投劳的办法,挤出资金2万多元,利用休息时间起早摸黑、加班加点,在院内新建一口35平方米的藕塘,引通山泉灌溉其中,藕塘中放养各种鱼苗500多尾,形成碧水、绿荷、红鱼交相辉映的怡人景观。藕塘四周栽满窝竹、垂柳、香樟等名贵竹木,配以花草盆景及石桌石凳。院内葡萄架上吊满了晶莹剔透的葡萄,令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仅此养鱼种藕,每年就可节约生活费用2000多元,既改善了生活条件,又美化了生活环境。为此,受到了省公路局领导的高度好评。
  在室内建设上,她带领姐妹们用灵巧的双手把职工活动室布置得错落有致,以规范图表、丰富内容为重点,对三图三表认真填写,日勤记录、学习记录、会议记录完整无缺,对全站姐妹的详细情况予以登记、建档,对财务、财产整理规范,公开透明。站内新建了乒乓球台,添制了羽毛球拍、象棋、卡拉OK音响等娱乐设施,经常组织姐妹们开展歌咏演讲比赛等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
  她始终坚持自强自立,以铁人精神奋力拼搏。该站管养的16公里油路早已超期“服役”,由于经费严重缺口,未能如期大修,路面龟裂、网裂病害多,增加了她们的工作量和养护难度。在烈日下她带领全站女职工推着带火的油车修补路面病害,高温和气浪烤得她们大汗淋漓,滚烫的油珠溅得她们伤痕累累,过敏者浑身长红斑,痛痒难忍,人人都留下了永恒的“纪念”。尽管补修油路艰难困苦,但她们仍充满乐观的敬业精神,潜心钻研山区油路科学养护技术,不断创新养护方法,总结养护经验。根据油路养护特点,采取将路基承包个人,路面分组作业的办法进行养护,组织开展路面修补坑槽小组竞赛,路基养护个人竞赛等活动,比质量、比进度、比路容。同时还设立了“巾帼建功”示范段,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站内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检查,将养护质量情况通报全工区,报送养护公司备案。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竞赛活动和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爱路护路的责任意识,使养护质量迅速上升。去年修补坑槽4千平方米,整修标准路肩92000平方米,重复清理边沟64公里,疏通涵洞52道,填补路基沉陷1760平方米,自备砂石料80立方米。路面坚持每天清扫,出工率达105%,出勤率达120%,好路率从2001年的75%上升到去年的81.5%,净增6.15个百分点。她们还针对管辖路段人口稠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损坏公路设施时有发生现象,广泛宣传路政法规,大胆管理,维护路产路权,保持了公路的整洁和畅通。
  2005年8月14日、8月20日、9月11日我县连续三次遭受特大水毁,该站所管养的公路遭受到毁灭性袭击。8月20日的特大暴雨,降雨量达100多毫米,致使该站所管养的襄关路连续7公里路段支离破碎,百孔千疮。沿河路基全部冲垮,油面层剥离、驳岸冲毁。面对这严重而持续的特大灾情,她与全站职工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以大无畏的精神投入到抗洪抢险之中。除坍方,疏涵洞,清边沟,填路基,连续奋战三个月,每天都工作14个小时以上,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啃一口方便面,特别是在抢修K265+200米的危险路段时,她们连续3个昼夜奋战在工地上,困了洗一把冷水脸,累了就地休息几分钟,衣服湿了捂干,干了又湿,硬是坚持到第四天的凌晨2点,把路修通了才回站休息,被堵的司机和行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东 方)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