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儿科新技术 专家云集再添力
县妇幼保健院承办全市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新进展研讨班掠影
学术会现场
医学硕士、十堰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王作军现场授课
县卫生局局长夏永斌致欢迎辞
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曾文洁介绍本院情况
太和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谢集建讲课
县妇幼保健院儿童医疗中心主任王秀春作学术交流
8月25日,十堰市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新进展研讨班在县妇幼保健院隆重开班。本次研讨班由市医学会主办、县妇幼保健院承办。
为将新生儿重症监护方面的新知识、新理念、新的管理方法带给每位学员,研讨班请来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医学硕士、十堰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王作军,太和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谢集建等市级知名教授现场授课,来自全市六县一市的100多名儿科医护人员参加了学术研讨。县卫生局局长夏永斌致欢迎辞,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曾文洁介绍了本院儿科建设发展情况。
新生儿重症监护是一项高科技、高风险医疗诊治行为,较高的医护技术力量和现代化仪器设备,可大大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及伤残率,减少并发症。研讨班集中展示了新生儿专业领域临床实践所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等前沿技术,探讨了新生儿医学与医院发展相关热点问题、感控管理、新生儿科与产科关系等学术问题,对最新版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了解读。
近几年,县妇幼保健院在儿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成立了十堰市首家县级儿童专科医疗中心,并配设了一流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研讨会期间,各位专家同仁深入县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了观摩指导。院长曾文洁表示,将借本次学术研讨东风,加强先进设备和学科人才建设投入,以一流的水平和优质的服务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本版组稿 陈兴云 喻成霞 徐慧玲)
精心呵护新生患儿
——记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成立于2010年8月,设在县儿童医疗中心,服务对象是出生28天内的婴儿和早产儿。两年来,面对这些不会表达的娇小生命,医护人员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用天使般的情怀百般呵护、细心照料,为众多患儿和家庭送去健康和希望,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全市医学重点发展学科。
设备完善,技术精湛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的科室,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配备有国内一流的监护、治疗设备:多功能新生儿心电监护仪、空氧混合仪、德国史蒂芬有创/无创双模式呼吸机、婴儿培育箱、微量输液泵、红外辐射抢救台、黄疸检测仪、微量血糖监测仪、新生儿喉镜等设备,今年又购进了早产儿专用YP970暖箱、雅培微量血气分析仪,为抢救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休克等提供了设备医疗保障。两年来成功抢救多例胎龄30周以下的早产婴儿,其中最小的为胎龄28周,体重1.15kg。
在这里,所有医生都能独自进行气管插管,熟练地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最大限度保障新生儿在转运途中的安全,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该中心根据新生儿的发育特点,积极探索新技术,如废除传统股静脉采血,采用末梢小静脉采血,避免了大血管的损伤、感染等;利用四肢小静脉穿刺输液,改变头皮输液的传统,防治头皮及毛囊损伤以及对家长的视觉刺激。同时,该中心与太和医院、东风总医院新生儿科建立了长期友好协作关系,在新生儿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转诊及技术指导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个“领头羊”,一支优秀团队
县儿童医疗中心主任王秀春身为科室发展的领头羊,她常说:“科室的发展不单单在一个人能力的高低,更在于整个团队的协作。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更显得尤为重要。家长交给我们的不仅是患儿,更是满腔信任和沉甸甸的责任。”医院坚持走人才兴院之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以及院内、科内业务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派出12人到省内外三甲医院儿科、新生儿科进修;邀请市知名专家开展学术讲座6次;院内开展技能操作与技术比武10余次,形成了合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
“哑科”里溢满爱的暖流
为保证医疗环境和医疗质量,患儿们没有父母们的陪伴。在这个患儿和医护人员没有任何语言交流的“哑科”里,却处处溢满着爱的暖流。
面对异常娇嫩的生命,医护人员改变传统的新生儿痛觉、视觉发育差的观念,给新生儿创造安静、无痛、健康、无不良刺激的病房环境,用轻柔的动作,娴熟的手法,精心护理这些幼小的生命,以不是妈妈胜似妈妈的厚爱守护着新生儿的健康,体现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唱响了新生儿的生命乐章。两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救治危重新生儿350余例,救治成功率达98%,赢得患儿家长的无限信赖与社会的广泛赞誉。
精诚团结、技术一流的医护团队
全封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