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昆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从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可以看到人们对诗词的热爱。在我县得胜镇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热爱诗词,在工作之余,进行诗词创作,以诗词记录生活。正值清明时节,社员们结伴而行,吟诗作赋,开展了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龙泉寺一日游(二) 摇晃索吊桥,桥下一方塘,塘中两鸭鹅,鹅叼水中鲤。鲤戏莲叶下,下有一鳄龟,龟咬黄花枝,枝旁有美人。人影水中倒,倒我满怀情,情若久缠绵,绵则心动摇。”
正在台上朗诵的小诗人是来自得胜中学七年级的学生徐帅,这首《龙泉寺一日游》是他在当天游玩期间创作的,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首原创诗。短短几句顶真诗便将春日湖景描绘的趣意盎然。
像小诗人徐帅一样,诗会当天,社员们以赞美新时代、咏叹春天景色为主题进行创作,火热的生活在诗人的笔下更加生机盎然。当天诗社专员共创作诗篇20多首,并在诗会上朗诵分享,共同品味诗词的魅力。
据了解,得胜镇稻香诗社成立于2016年6月,原名草根诗社,后经县文联建议,2017年更名为稻香诗社,现有社员17人,其中有6位农民,6位个体工商户,诗社作品关注乡村生活、节气物候和个人心绪,富有浓厚的烟火气和朴实感。
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诗社共编印了8期社刊,另加一期《重阳特辑》、一期《脱贫扶志我先行》宣传特辑。诗社成员和积极分子创作古体诗词和现代诗歌1700余首,公开发表在县、市刊物上的有34首。
浓郁的烟火气息总能令读者找到共鸣,也为诗社吸引了无数的粉丝,龙泉寺的总经理便是其中之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稻香诗》这本杂志,然后我就了解到原来竹山有一个很棒的民间诗词组织,通过和他们了解以后,我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是代表中国最普通人,也就是中国人民的声音,我就和他们进行了联系和沟通,然后请他们来我们这里开一次春季诗会。”十堰市龙泉寺旅游区总经理赵军说到。
龙泉寺除了为诗社活动提供场地支持,也在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在寺庙茶馆旁,一间竹山文化展览馆已经初具规模,展示竹山手工艺作品、展示官渡文化、展示原创诗歌作品。在弘扬国学文化方面的共同目标,令竹山文化和龙泉寺相向而行,在这里实现了交流融合。
除了社会人士,政府和县文联都对诗社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得胜镇党委政府拨款为诗社添置了打印设备,该镇大桥村村委会也给诗社安排了一间办公室,各方的支持令稻香诗社日益发展壮大。
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也令社长陈欣荣干劲十足,面对记者,他说出了自己的“野心”:“到2020年,我们总人数达到20人,到2030年,达到30人以上。从农村往城市迈进,像我们今天在龙泉举办诗会,我们就是在大胆的探索从农村走向城市发展,由个体元素往多元的方向努力一把,争取在多元文化大融合背景下,使我们的文学发展之路走的更加宽广。下一步像我们内部,每年至少举办1到2次诗会,像今年的情况,诗会会越来越多。”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稻香诗社”的社员虽然都是基层劳动者,但因为对生活的诗意追求,让他们 “与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