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迪泽 特约记者 方荣华
近年来,竹山县大庙乡全力振兴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致力打造鄂西北“边贸口子乡”,使昔日穷乡僻壤发生巨大变化。
特色产业促增收
大庙乡山大人稀,土地资源匮乏,经济发展一度滞后。为改变这一现状,该乡积极探索,发挥自然条件适宜烟叶生长等优势,出台一系列发展烤烟激励政策,培养种植能手,培养职业烟农,把烟叶产业做成了主导产业,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该乡按照“控制总量、主攻质量,改善结构、择优布局,突出特色、规模种植”的烟叶发展思路,以烤烟合作社为龙头,合理调整各村规划的烤烟生产任务,走上了烟叶产业精细化管理之路。
由落后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为解决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薄弱难题,该乡紧紧依靠村组织与烤烟合作社,推进烟水、烟电、密集式烤房等烟叶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先后架设供电专线3000米,建成密集式烤炉30个,新修机耕道5公里,建成多个标准化育苗工厂、烘烤工厂。
由单一产业向全面发展转变。为实现强乡富民的目标,该乡发挥山场面积大的优势,按照“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大力发展林特产业和畜禽养殖业,新开发改造油茶面积2500亩,复垦改造老茶园1000亩,新扩种花生4650亩。探索出畜禽养殖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典型培植、大户带动,新培植了养猪、养牛、养鸡大户21户。
乡村面貌变靓丽
竹山县的最西边就是大庙乡,大庙乡的周边都是山,崇山峻岭中条条延伸的公路,连接的不仅是山那边的精彩世界,还有大庙人发展的愿望。
近年来,该乡结合“村村通”工程,狠抓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硬化省际出口路、通村路50余公里。目前已形成以得大路、大铜路、大旬路为“外连通”、70多公里通村水泥路为“内循环”的便利交通网路。结合新农村建设,完成“三改一建”380户,新建垃圾池12个,实施扶贫搬迁32户,在马河村一次性完成了40户“秦巴庸派”风格民房改造工程。不断加强集镇建设,先后投入50多万元资金,对集镇用水管道和下水道进行全面整修,更换维修路灯30盏,新添置垃圾桶25个。
群众生活更幸福
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是幸福的前提。为进一步夯实综治工作基础,该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挤出5万多元建起了80平方米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各村也建立了综治办、民调室、信访谈心室等综治工作办公场所。建立健全综治维稳机制,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共享机制、分片包干责任机制、联席会议机制及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了各村情报信息网络、预警处置网络,形成了乡、村、组三级综治工作责任体系,实现了综治工作包保全覆盖。去年以来,该乡共查处各类违章营运的大小车辆70多台次,打击处理矿山企业违章作业行为10次,对3个绿松石矿洞实施封闭,对手续不齐、安全隐患多的3个小砖窑实施停产整顿。
谈到该乡未来的发展,乡党委书记陈铁满怀信心:将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建设“生态环保、社会和谐、产业突出的边贸口子乡”为目标,努力将大庙乡建设成富裕文明的现代化乡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