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潘口乡培育“求知型”农民致富快
发布时间: 2005-01-1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早日致富是每个农民的共同愿望,同样出门打工,同样在家种地,有人“事半功倍”,有人却“事倍功半”,效果不大一样。潘口乡以科普培训示范基地为阵地,对全乡18至45周岁的农民进行各项专业知识培训,全力打造新“求知型”农民,使出门的懂手艺,在家的会种地,让全乡80%以上的农民增加了收入。
  帮助农民增收,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潘口乡党委、政府通过调研,针对市场人才资源要求,决定从培育四类“求知型”农民入手,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培育“技术型”农民,让他们凭科学技术挣钱。该乡现已有200个农民凭借在科普示范基地学得的果树管理与嫁接、大棚蔬菜种植等技术,被邻县、邻乡、邻村聘去做技术员,指导新的大棚种植户和林果专业户,每年仅跑跑腿、动动嘴就收入三四万元。二是培育“商品型”农民,把那些个体小商贩组织起来,给予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成立农民经济联合体,利用他们观念新颖,信息灵通的专长,打时间差、找空间差来挣钱。该乡的56家农民经济联合体,常年有500多农民从事商贸产品流通行业,人平纯收入每年都在三至五万元。三是培育“服务型”农民。根据农村大量劳力外出的现状和农村服务社会化的快速发展,适时开辟零工、服务、租赁等新行业,让那些不能外出打工,又不会做生意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业服务,帮助外出打工族和缺劳力户耕种、播种、收割、防治病虫害,出租农机具等,使这部分农民成为挣工资的“新型农民”,每年收入也在5000至1万元之间。四是培育“求新型”农民,根据现代都市人的消费理念,在土、特、新、野等特色种植上做文章,引导在家种地的农民各展其长,根据本地资源或养特种动植物,或办“农家乐”,或发展山野菜干鲜果等土特产,让他们都有一种主导产业,每年人平增收也都在300元以上。目前,该乡靠手艺外出务工的农民已超过6000人,年打工收入达到3000万元,在家种地的农民年创收入也达到6300多万元,全乡人平纯收入达到1730元,比2003年增长7.1%。(李大权 张艳飞)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