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中原突围:60年弹指一挥间
发布时间: 2006-07-2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策划组稿:王素冰 吕绪生

  编者按1946年7月22日,中原突围的南路部队连克鄂西北数城,攻占竹山,建立了竹山县第一届民主政府。此后近一年时间,突围队伍在我县南部、西部地区与敌展开顽强战斗,与我县群众建立了鱼水深情,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60周年之际,我们与部分幸存老兵追忆峥嵘岁月,缅怀远逝先烈,更激励我们满怀豪情向未来。


  7月18日一大早,家住县物资公司的文化阶老人心情激动,早早来到县老干部局,因为他今天要来参加一个特殊的聚会,见见60年前并肩战斗的老战友们。为纪念中原突围60周年,县老干部局组织城区部分老新四军、党史工作者召开了这次座谈会。
  据统计,当年参加中原突围的新四军老战士,我县只有蔡星煌、文化阶、邓崇贵、李天才四位健在,都是八旬以上高龄。座谈会上,老人们回首60年峥嵘岁月,感慨万千。文化阶老人回忆说,60年前,我们挺进竹山前,都是20多岁,生龙活虎,虽然没吃没穿,挨冻受饿,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但是战士们热情万丈,勇往直前,有时一夜急行军上百里歼灭敌人,打了许多漂亮仗。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我们,让我们终生难忘。所以离休后也不愿回洪湖老家住,因为我对竹山这片土地已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在许明清烈士墓前,老人们含泪向老首长敬献花圈,深深鞠躬。蔡星煌老人深情地告诉许县长:许县长,您当年要我不畏艰辛、坚持战斗的讲话还在我耳边回响,而您却已在这里已长眠了60年。现在,我们共同战斗过的地方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破败的竹山已变成了美丽的竹山!我们为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感到欣慰和自豪!

中原突围在竹山的战斗

  兵不血刃解放竹山


  1946年7月21日晚,古老县城在夜幕中沉睡。在城东南的莲花池子,静悄悄地开来一支队伍,他们是江汉军区警卫团的先遣部队,从房县赶来,奉命攻占竹山县城。县城里一片寂静,把守城墙四周的保安队,除游动哨外,其余的士兵依然鼾然入睡,伪县长李仁魁胆颤心惊,彻夜难眠。
  黎明到来,城门还没打开,城防的士兵在墙垛内频繁晃动。指挥员当即命令警卫团,开进霍河口,赶做渡河木筏。突然,一架敌机飞临县城上空,给城内的敌人发出警报,城内保安队怆惶向城北逃跑,解放军迅速涉水渡河,四名战士不幸被水冲走,7月22日上午,解放军兵不血刃解放竹山城。

建立民主政府

  首次解放的竹山县城,一派喜庆的景象,但突围途中的新四军们,却无暇分享这份喜悦,他们抓紧时间治疗伤病员,筹措粮款,为建立民主政权而忙碌着。军区党委决定挑选精干人员组建竹山第一届民主政府。经再三思考,朱正传被任命为县委书记,许明清任民主政府县长,同时推选了其他组成人员。7月26日,一块“竹山县民主政府”的匾牌,悬挂在伪县政府(原同步器厂所在地)大门口,竹山县第一届民主政府正式建立。

转战南部山区

  晴朗的日子没过多久,乌云又覆盖了竹山上空。8月上旬,敌六十六师一八五旅向鄂西北尾追而来,步步逼近竹山城。敌新编第十师从四川进驻竹溪,向竹山移动,新政权面临着东西夹击的威胁。为保存有生力量,部队和县委、县政府机关决定向两竹南部地区转移,同敌人展开游击战争。8月中旬,机关和部队辗转来到官渡楼房村。在这里,他们宣传革命,发动群众,与敌周旋,展开战斗,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宁死不屈的许县长

  10月中旬,民主政府县长许明清在房县麦浪坪执行任务途中,英勇被俘。敌人把许明清押回县城,敌旅长谷炳奎亲自设宴劝降,许明清不吃不喝,不予理睬。城内群众听说后,冒着生命危险给他送饭,但卫兵的剌刀挡在门外。敌人又用各种手段折磨许明清,他都坚强不屈,一言不发。无计可施的敌人决定对他下毒手。10月20日深夜,敌人将许明清活埋于城北走马岗,年仅28岁。

回师中原

  在竹山战斗的近一年的时间里,新四军战士在地方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展开英勇战斗,先后在南部的官渡、柳林、田家坝,西部的大庙、得胜、宝丰、麻家渡等地进行激烈战斗,重创敌人,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47年5月,转入外线的中原野战军,率主力部队返回鄂西北,接应坚持在鄂西北斗争的各支部队和伤员,开往豫皖苏解放区,回师中原,加入了全国的军事大反攻的行列。(根据吕绪生编著《转战竹山》一书部分资料整理)

 

中原突围:拉开解放  战争的序幕

  1946年初,国民党调集30万大军,把李先念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团团围住,欲于6月26日发动总攻,一举歼灭中原野战军。我军被迫以湖北大悟宣化店为起点,向外突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分四路从孝感向东、南、北三个方向实行战略转移,分路突围。
  中原突围北路部队在李先念和郑位三、王震等率领下,从湖北大悟转战河南,后强渡丹江,进入郧县,分别经鲍鱼岭、梅铺、白桑关、南化塘向陕西挺进。1946年7月17日,李先念亲自指挥部队在南化塘与敌展开激战,一举打败国民党号称“天下第一军”的胡宗南部队,胜利地打开了通向陕南的大门。中原突围南路主力部队在王树声的率领下,于1946年8月27日进入鄂西北地区,与江汉军区部队在十堰地区南部的房县胜利会师。中原突围南、北主力部队分别在鄂西北和陕南创建了鄂西北和豫鄂陕两块革命根据地。
  作为解放战争的标志性战役,中原突围在党史、军史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根据地的建立与坚持,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军队,有力地支援了华北、华东、西北解放区兄弟部队作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胜利,标志着全国解放战争首战告捷,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起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角。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