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崇贵1943年9月参加革命,是曾参加中原突围的竹山籍老战士。半个世纪过去了,沧桑岁月把他那副历经枪林弹雨的身躯日渐推向迟暮,81岁的他将往事娓娓道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便在我们眼前徐徐铺开……
参军前,邓崇贵还是个毛头小子,当时,因为家里穷,吃不饱,穿不暖。一心想着要填饱肚子的他,就只有吃树叶、草根,有时甚至连这些都吃不到,简直是生不如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乡基干队队长的赏识,很快成了一名士兵,温饱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
解放县城的前夜,邓崇贵和部队借宿在一李姓的农民家中。那位老农的儿子也从军去了,他拿出家里仅剩的一点小米为部队煮了一锅粥,用一个破碗轮流着盛满为战士们充饥。战士们喝粥时,他则坐到一边吸旱烟,黯然神伤地说:“现在我已是五十有余的人了,恨自己当初没能参军报效祖国,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
为了不打草惊蛇,部队决定暂且隐蔽,见机行事。夜越来越深,城里除了几处游动哨以外,敌军都沉睡了。部队决定赶在敌人的援兵到来之前把县城解放。半夜里,号角突然凌空响起。大家万分激动,发自肺腑的呐喊声响彻云霄。在神不知鬼不觉中,部队就兵不血刃地解放了县城。
“我心中一直回放着那晚借宿李家的一幕。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能这样慷慨大方的接济我们,大家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激。那次吃的小米粥,是我一生中吃到的最香的东西,因为那里面凝聚着军民鱼水深情啊……”邓老回忆这些时,总有一些抑制不住的激动。(伍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