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龙和
好久没有去农村走一走那松软的土地,没有去看一看憨厚淳朴的乡民,没有去领略滋生万物的田园风光。于是赶在春意渐浓时,我利用周末空闲前往曾经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农村。我要做一件遗忘了许久的事——踏青。
一踏上那平整的黄土地,走在蜿蜒曲折、杂草返青的田埂上,眼前是稻田、荷塘、农人、鸡鸭成群的村庄,还有那袅袅的炊烟从烟囱里升腾,只觉一身轻松,宛若回到了遥远的纯真年代。顺着田埂走到那荷塘边,满塘的残荷显得有些凄凉。深褐色的突兀起来的杆和残留的荷叶,在春风的吹拂下哗哗作响,像是娓娓诉说,似是朗朗发笑。是啊,为什么不是笑声?!我不觉得凄凉。因为它从才露尖尖角开始,到满塘芬芳,而后把自己高擎起来的美丽的花朵、莲子和蕴藏在脚下的果实全部献给人们,直至现在,即便风烛残年,也依然“留得残荷听雨声”,为人的一样心思与情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已经足够充实而完整。
当农人扛着沉甸甸的犁耙从身边微笑而过,我顿觉自己也在享受即将播种的快乐。当看到他们弯下腰在播种希望,我也顿生试一试的欲望。我于是要求亲自扶犁“耕耘”,农人笑着递过自己手中的牛绳和犁把手。我学着农人的样子扶着犁挥鞭向牛耕耘在田间,步履蹒跚的样子引得周边的农人大笑。我索性把所有农业方面的问题拿出来向谙熟农事的他们请教。这时想起朋友前一天说的话:“脚不沾地,心不塌实。”不只是听一个人这样说过。我脱下鞋袜,光着脚走在那柔和、松软的土地上,仿佛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我。
走在通往村口的小路上,那些泛绿的树木环抱的房屋让许多年前的影像逐渐清晰起来——还没到村口,老人和孩子早已站在门前,有的见人没有话语只是憨笑,孩子们在我身边转来转去,望着我蹦啊笑啊,大娘们细细地打量人,拽着要到他们家吃饭,进了屋子,大娘马上端来热腾腾的荷苞鸡蛋面,真诚地看着你吃完。
阳春三月,踏着十分熟悉的小路,听着十分熟悉的乡音,看着十分熟悉的面孔,揣着十分熟悉的情感,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 (作者单位:县经济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