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爱心献功臣 真情暖夕阳
发布时间: 2007-07-3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县光荣院倾情关爱“三优”老人纪实

组稿:陈兴云 龚勇前 张  军


  县民政局局长王世国(右二)到光荣院检查工作,深入厨房了解院民生活情况。
  


修缮一新的院民楼。
  


蔡云秀老人生病了,院长胡先碧到榻前嘘寒问暖。
  


一有闲暇,老人们就聚在一起打“拖拉机”娱乐。

 

  又是一年“八一”节,拥军优属工作如何开展,县光荣院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答卷。全院干部职工数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做着“为奉献者奉献”的事业,尽心尽力为入院的孤寡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烈士家属等“三优”老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爱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位老人身上,使他们吃得舒心、住得畅心、日子过得开开心心。

务实化夯基 办院条件大改观

  “老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军人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出了青春和热血,是功臣,是最可爱的人,理应让他们在有生之年多享点儿福。”这是县民政局局长王世国、党组书记汪宗国一贯坚持的观点。2004年9月,退伍军人胡先碧担任县光荣院院长后,挨家挨户走访院民,了解情况,倾听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厨房师傅诉苦说,光靠烧锅炉做饭太费劲,想为院民多做些饭菜花样力不从心;蓄水池太小,天干水供应不上,老人们时常为用水起摩擦,有时还得到百米之外的堵河洗衣取水;从住宅楼到厨房的泥巴路,一下雨老人怕滑不敢走,有时误了吃饭时间;住的房子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楼顶漏雨、墙皮脱落、线路老化……
  改善院民生活居住条件刻不容缓。胡先碧多次下十堰到武汉,向省市民政部门汇报,一点一点地争取建设资金,破解一道道难题,实现了老人们的一个个梦想。2004年11月,投资1万多元为院民食堂添置了空调、蒸汽车、柴油灶,保障了一日三餐按时开饭,病号老人想吃点可口的饭菜不再难。2005年5月,投入2.8万元改扩蓄水池、配套铺设管道,将清水送到各位老人的房间。捧着清澈的自来水,曾为争水发生矛盾的吴正东老人和王启林老人激动不已,互相致歉,握手言和。
  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总能得到上级支持。2005年县光荣院荣获全省优抚事业先进单位称号,获得奖励资金15万元。维修院民楼有了希望。院班子成员迅速拿出建设方案,此举得到县民政局大力支持,配套解决维修资金60多万元,完成了院民楼的全面改建和装修,并为老人们的居室添置了彩电、电扇、大衣柜等家具,硬化了院民楼通往食堂的水泥路,安装了钢管护栏。为了老人能享受时尚生活,该院建设没有止步。今年3月,又争取资金近50万元,购买、装修房屋600多平方米,为老人们增添了文化娱乐活动室。每天下午,老人们三五成群的到娱乐室玩扑克、下象棋、看电视、聊天,使老人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规范化管理 员工素质创一流

  县光荣院供养了55名重点优抚对象,他们中最小的55岁、最大的92岁,80岁以上的老人达20名。他们年轻时因经常野外宿营、睡坑道、在战壕里摸爬滚打,落下多种病根,有的两耳失聪,有的双目失明,有的行动不便。他们的性格、习惯各不相同,伺候这类老人可以说是件难事。可光荣院的16位工作人员却说,只要用心去做,真诚与他们交流,服务起来就得心应手。
  他们从管理入手,制订出台了《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守则》、《安全保卫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吸纳3名院民代表参与议事管理。对人员实行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工资实行档案工资与院民评议打分相结合。全体员工以“替天下儿女尽孝,为和谐社会添彩”为宗旨,视老人如父母,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来满足每位老人的个性化要求。
  修德练就饱满的工作热情。每名服务人员进院上岗前必上修德课,从思想上甘愿为老人奉献爱心,学习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光荣院还坚持每月学习制度,及时总结表彰院内优秀服务标兵,组织学习报纸杂志上登载的敬老爱老的典型人物,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工作人员的爱心和孝心。开展服务技能比武活动,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使每名工作人员都成为服务的多面手,使老人房间电器、水龙头坏了都能及时得到更换维修。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嘴甜心热,见到老人面带笑容,称呼“爷爷、奶奶、叔叔、婶婶”,陪老人散步、拉家常,倾听老人诉说。

人性化服务 老人幸福过晚年

  都说光荣院的老人有福气。三名院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当兵出身,他们与院民有着特殊的感情,懂得军人的生活习惯,并具有专业化服务技能和不怕脏不怕累的可贵品质。他们带头为老人敬孝道,坚持每周一日进院民区服务。肢残军人吴三伍生活不能自理,院长胡先碧经常为他提水洗澡擦身。起初,老人不好意思脱裤子,胡先碧对老人说:“这没有啥不好意思的,您就把我们当成您的亲生儿女一样。”说得老人心里暖融融的。分管服务的副院长李大福,卫生员出身,经常为老人量体温、测血压,对每位老人的身体、家庭、健康情况了如指掌;哪位老人有了情绪,他三言两语就说得老人开怀大笑;老人身体不舒服,他总是到床前把脉问诊、送药送水,成为院民的知心朋友,院民不称呼他为李院长,而是亲切地叫他“李大夫”。分管后勤的党支部书记孙学,炊事兵出身,对菜食营养搭配很有讲究,每顿饭做到干稀搭配、米面结合。有老人过生日,他都安排厨房做出丰盛的生日宴。73岁的杨从建老人过生日时总是心潮澎湃,他说:“原以为自己无儿无女,晚年生活一定很孤单,没想到,在光荣院里吃喝玩乐不愁了,每年还有这么多人为我祝贺生日,这日子过得真是比蜜还甜!”
  灵活管理,满足老人的个人喜好。光荣院原则上坚持军事化管理,统一就餐,按月发放洗衣粉、肥皂及零用钱。有9对夫妇提出单独起火,院里及时满足他们的要求,除生活用品照发、药费实报实销外,还每月人平发放生活费330元。龚举国老人过去与一个爱说梦话的老人同居一室,他嫌吵,院里应他的要求腾房让他单独住。而今年三月,他难耐寂寞,想找伴同住又不好意思向管理人员开口,急得一天吃不下饭。院里了解到他的心思后,又及时为他做了调整,解开了他心中的疙瘩。
  对“特殊”老人给予“特殊”照顾。光荣院根据院民身体状况,把院民分为一般护理和重点护理对象,实行三班倒昼夜服务。而对身体差、年岁大的院民则实行贴身服务,由工作人员为他们送水送饭、整理房间、洗澡更衣,如亲人般呵护。李帮平老人去年6月开始小便失禁,工作人员天天为他洗衣晒被,并实行药物治疗与生活调剂相结合,买增钙的奶粉让他天天喝,三个月后,疾病得到控制,老人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去年冬,杨大树老人走路摔伤了胳膊,院里当即送他到县医院治疗,花费1万多元为他施行手术,并坚持帮他做康复锻炼。如今,已能自己动手吃饭穿衣的杨大树老人逢人便说:“要不是院里及时治疗,恐怕我这胳膊都废了。”

战略化谋势 增强发展的后劲

  光荣院一方面将国家拨的钱管好用好,不折不扣地用在老人身上;另一方面积极向内挖潜,靠自身力量补充经费不足。干部带头发动全院力量,按季节种好2亩菜地,年产蔬菜1000多公斤,基本上解决了季节性蔬菜自产自食。建栏圈,发展养殖业。今年,后勤组喂牲猪7头,已出栏3头,保障了老人每周吃两顿大餐。病号餐、节日餐花样品种增多,饮食结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