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我县加快外派劳务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 2007-10-03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打造竹山外派劳务品牌 求稳做强外派劳务产业

组稿:陈兴云 李玉贵 毛仁忠 柏云双



县委书记書記(左一)陪同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忠宝(右一)、市商务局局长张新艺(左三)调研我县外派劳务工作。
  


县长、县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沈学强亲自为出国“打洋工”人员送行。


  
县商务局组织对外派劳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近几年来,外派劳务成为全县打工经济的新亮点。到目前全县发展外派劳务村50多个,先后向美国、日本、新加坡、毛里求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坦桑尼亚、土耳其、赞比亚、阿尔及利亚、蒙古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建筑工、缝纫工、纺织工等技工人员1300多人,累计创劳务收入9400万美元。2006年,县商务局被省商务厅授予“全省对外经济合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省商务厅确定为全省外派劳务综合基地试点县。

规范引导——积极培育外派劳务产业

  我县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常年劳动力存量9万人以上。为转移剩余劳力就业,富民增收,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将外派劳务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实现了外派劳务从无序到规范化管理。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劳务开发政策以及务工致富典型,引导城乡青年“迈出家门,走出国门”;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负总责,并将外派劳务工作作为年度经济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成立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将外派劳务归口商务局统一管理,劳动、教育、扶贫、公安等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为外派劳务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县政府还制定出台了《竹山县外派劳务管理办法》、《外派劳务综合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外派劳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外派劳务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组建县、乡、村三级外派劳务网络,在全县17个乡镇、256个行政村设立了信息联络站,外出人员可就近报名,建立外派劳务储备人员数据库。以竹坪外派劳务基地乡建设为中心,以点带面,把外派劳务好的人物典型、好的经验做法宣传至周边附近乡镇乃至全县,积极储备丰富的外派劳务资源。同时,商务部门主动加强同各地外经公司的联系,争取更多更优的外派劳务定单。
  部门协调配合,解除外派劳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在农忙季节,村组统一调剂劳力,对外派劳务人员家庭实行互助;出国人员所需的各种证件,县直各相关部门实行快速办理;对无力承担中介服务费的困难户,银行给予小额贷款支持;对留守的儿童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司法机关建立了法律跟踪服务制度,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让外派人员放心走出去,安心创大业。由于措施得力,城乡劳动力出国积极性高涨。今年元至9月份,已成功派出赴土耳其、蒙古、阿尔及利亚等国劳务人员242人。

管理培训——外派劳务人员成了“香饽饽”

  过去农民出国干的多部分是修水坝、筑铁路等脏、苦、累的重体力劳务。为提高外派劳务质量、变民工为技工,我县认真抓好管理和培训,打造外派劳务品牌。
  在外派劳务的各个环节上,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建起了一整套工作程序,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管理。按照出国流程,制定了组织招收、出国前培训、政治审查、体检防疫等制度,对每批次的外派劳务做到事前有安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落实。对外派50人以上的,县里还选派1-2名管理人员跟踪服务。
  强化培训提高质量。坚持“先培训后外派”的原则,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春风行动”等政策资源,依托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建立外派劳务培训基地,探索出订单培训,定向培养,定向外派等多种培训模式并存的培训体系,与国际市场需求挂钩。对外派劳务人员进行语言、专业技术、法律法规培训,以政治公德教育、出国政策教育、外派常识教育、派往国民情礼仪教育、安全防范及诚信为人教育,使外派人员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协调配合、为国争光。培训工种也由初期的单一建筑劳务逐步扩展到缝纫、针织、焊接、机械、海员、电子操作等20多个品牌。目前,全县共培训外派劳务人员21批2200余人次,经培训出国的劳务人员1000余人,培训储备各类技术人才10000余人。如今,我县外派劳务品牌已初步显现,用工单位联系业务的络绎不绝,外经企业的订单纷至沓来。去年全县共外派劳务550人次,今年3月,服装缝纫、电子装接班刚开课,学员就被黑龙江火电三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圣仑进出口集团公司等企业预订一空。

政策激励——出国归来带动地方发展

  县委书记書記曾多次强调:“劳务收入是城乡居民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来源,他们在打工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了一技之长、收集了不少致富信息,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各部门要切实为他们发展创业搭建平台。”我县外派劳务人员基本实现了“出国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竹坪乡青年但汉卫,1993年在伊拉克打工回乡后,利用在国外掘得的“第一桶金”,在县城做起了太阳能生意,如今个人资产达200多万元,安排富余劳动就业20多人。擂鼓镇青年谌德全利用在赞比亚当建筑工学到的新技术,如今在新疆乌鲁木齐经营着一家自己的建筑公司,并带领着150多名乡亲立足当地建筑市场。
  为鼓励外派劳务人员返乡创业,县委、县政府为他们提供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有关职能部门积极为他们当好“智囊”,及时提供有关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信息;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坚持组织召开打工能人座谈会。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公开表彰10名打工之星。据统计,全县已有500多出国农民成为乡村经济示范户,100多人在乡镇或县城投资创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派劳务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外派劳务工作,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外派劳务经济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做好外派劳务工作,对有效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外派劳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调整“竹山县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县长沈学强任组长,副县长全照明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商务局、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卫生局、广电局、新闻办等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及时解决外派劳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商务局局长徐茂松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要把外派劳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外派劳务责任制度,配备乡、村、组“三级”外派劳务联络员,建立健全县、乡、村外派劳务组织体系。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外派劳务工作宣传力度,采取召开会议、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开辟专栏、举办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外派劳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外派劳务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突出对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引导劳务人员积极参加外派,营造外派劳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调的外派劳务工作机制。县商务局要积极做好外派劳务业务工作。县公安局要严把政审关,及时办理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境)手续,依法打击外派劳务诈骗行为。县工商局要依法查处非法劳务中介服务机构。县卫生局要做好外派劳务人员的体检防疫工作。县教育局、商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制定外派劳务人员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办、商务局要整合相关政策,将“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和“春风行动”等政策性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定期、定向培训外派劳务人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商务局要会同各乡镇对全县劳动力身体状况、劳动技能、工作特长、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档立卷,建立外派劳务人员资源信息库。县农村信用联社、农行等金融机构要建立外派劳务小额资金担保贷款制度,对家境贫困、暂无力缴纳出国前期费用的外派劳务人员,给予信贷支持。县外派劳务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外派劳务人员档案,制定《竹山县外派劳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外派劳务人员安<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