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建设和谐文化纪实
每当夜幕降临,堵河文化广场就呈现一派热闹景象:华灯下,孩子们高兴地玩耍、嬉戏;青年男女们正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表演太极功夫扇的老人个个精神抖擞,一招一式丝毫不比专业演员逊色……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政府搭“戏台”、群众唱“主角”、传统文化唱新戏,大力发展和谐文化,为老百姓营造温馨的精神家园。
政府搭“戏台”
以前,不少群众反映,城区没有一处可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对此,县政府投资385万元建成集排练、演艺、培训、娱乐于一体的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并利用城关防洪大堤空闲地带建起两个文化广场,健身器材、旱冰场、篮球场等配套设施齐全。今年,又把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占地56亩、投资3000万元的文化体育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郭山歌坛建设也列入“十一五”规划。这些工程完工后,城区文体设施布局更趋合理,将为城区5万群众健身休闲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县委县政府还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帮扶、群众受益的模式,着力建设镇、村两级文化阵地。先后改造和新建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扶持35个村建起村级文化室、图书室,近百个村建起了露天文化广场,并配套建设价值达100多万元的文体设施。
群众唱“主角”
随着农民对文娱活动需求的提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整合部门力量大力培植农村文化中心户。县文体部门每年组织文化中心户培训;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中心户给予政策和资金优惠;县直文明单位与文化中心户开展携手共建活动。目前,已培植农村文化中心户1100多户,涉及科技、教育、卫生、收藏等八大类。还注重发挥农村文艺人才的骨干作用,对民间歌舞乐队等民间艺术团体进行规范和发展,鼓励和引导他们组建皮影队、彩船歌舞队、秧歌队等农民演艺队100多支,成为农村不走的“剧团”。
传统文化唱新戏
我县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在发掘、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俗民间文化,以传统的文化形式唱身边人、说身边事,反映农民的新生活。
竹山高腔、彩船歌、官渡民歌等被赋予时代特色后进行表演,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人称“歌王”的宝丰镇干部王义富,根据花鼓船歌调自编、自演了3000多首彩船歌,这些歌来自农村,真切生动,寓教于乐。深河乡皮影戏艺人李茂春,自编了《产业调整兴村富民》等70多部剧本,以皮影戏的形式走村串户表演,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流动电影”。
和谐文化,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目前,全县已评出十星级文明农户5.2万户,评选信用乡镇10个、信用村134个、信用户9.3万户,全县254个村制订了村规民约,100多个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和道德评议协会。 (方荣华)
每当夜幕降临,堵河文化广场就呈现一派热闹景象:华灯下,孩子们高兴地玩耍、嬉戏;青年男女们正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表演太极功夫扇的老人个个精神抖擞,一招一式丝毫不比专业演员逊色……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政府搭“戏台”、群众唱“主角”、传统文化唱新戏,大力发展和谐文化,为老百姓营造温馨的精神家园。
政府搭“戏台”
以前,不少群众反映,城区没有一处可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对此,县政府投资385万元建成集排练、演艺、培训、娱乐于一体的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并利用城关防洪大堤空闲地带建起两个文化广场,健身器材、旱冰场、篮球场等配套设施齐全。今年,又把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占地56亩、投资3000万元的文化体育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郭山歌坛建设也列入“十一五”规划。这些工程完工后,城区文体设施布局更趋合理,将为城区5万群众健身休闲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县委县政府还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帮扶、群众受益的模式,着力建设镇、村两级文化阵地。先后改造和新建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扶持35个村建起村级文化室、图书室,近百个村建起了露天文化广场,并配套建设价值达100多万元的文体设施。
群众唱“主角”
随着农民对文娱活动需求的提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整合部门力量大力培植农村文化中心户。县文体部门每年组织文化中心户培训;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中心户给予政策和资金优惠;县直文明单位与文化中心户开展携手共建活动。目前,已培植农村文化中心户1100多户,涉及科技、教育、卫生、收藏等八大类。还注重发挥农村文艺人才的骨干作用,对民间歌舞乐队等民间艺术团体进行规范和发展,鼓励和引导他们组建皮影队、彩船歌舞队、秧歌队等农民演艺队100多支,成为农村不走的“剧团”。
传统文化唱新戏
我县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在发掘、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俗民间文化,以传统的文化形式唱身边人、说身边事,反映农民的新生活。
竹山高腔、彩船歌、官渡民歌等被赋予时代特色后进行表演,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人称“歌王”的宝丰镇干部王义富,根据花鼓船歌调自编、自演了3000多首彩船歌,这些歌来自农村,真切生动,寓教于乐。深河乡皮影戏艺人李茂春,自编了《产业调整兴村富民》等70多部剧本,以皮影戏的形式走村串户表演,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流动电影”。
和谐文化,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目前,全县已评出十星级文明农户5.2万户,评选信用乡镇10个、信用村134个、信用户9.3万户,全县254个村制订了村规民约,100多个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和道德评议协会。 (方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