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8日)
同志们:
在我们满怀激情喜迎党的十七大召开,全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十大文明市民”表彰暨“文明监督员”聘任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表彰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聘任一批“文明监督员”,在全县上下掀起新一轮“文明竹山”创建热潮,进一步营造“我与文明同行,共铸和谐竹山”的浓厚社会氛围,组织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为加快生态水电大县建设步伐,建设文明、和谐、诚信、友好、平安、富裕的新竹山做出应有贡献。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荣获2005—2006年度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和竹山县第二届“十大文明市民”称号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首批被聘任为“文明监督员”的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在此,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创建“文明竹山”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县委、政府在着力加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文明竹山”系列创建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发展环境日趋改善。
一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县文明委以“我与文明同行、共铸和谐竹山”为主题,相继开展了“告别不文明行为”、“文明竹山”十大系列创建、首届“十大文明市民”表彰和公民道德建设小品赛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营造了“摒弃陋习、崇尚文明、共树新风”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了未成年人责任单位述职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了“暑期集中行动”,强化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十星级少先队员”创建、“亲情关爱留守学生”两大品牌工程,改进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焕发新生机。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廓清了“走一主两翼之路,建和谐文明新村”的创建思路,出台了《“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管理办法》、《和谐文明新村创建标准》等文件,公开表彰、奖励了一批和谐文明新村和“十星级文明示范农户”。通过创建,全县5.2万个农户初步达到“十星级文明农户”标准,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农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文明素质显著提升,民主管理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继续得到上级领导和外界的高度关注,实施“六大工程”、深化“十星”创建的做法先后被省委宣传部评选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被省文明办评选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品牌”。
四是文明县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城镇功能不断提升,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不断规范,市民生活环境日趋优化。文明单位(系统)创建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促进了业务工作发展,提高了员工素质。通过创建,竹山县城保持了“市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33个单位获得2004-2005年度市级文明单位,11个单位获得2005—2006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其中省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
尽管我们在“文明竹山”创建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相比,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县公民的道德素质总体上讲仍然偏低。主要表现在:乱扔乱倒、乱停乱靠、乱贴乱画、乱燃乱放、乱搭乱建、乱砍乱挖等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公德意识淡薄,公益设施被肆意破坏,花草树木被无情践踏等现象时有发生。诚信意识不强,赌博之风盛行,封建迷信思想有所抬头。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破坏了竹山对外开放形象,阻碍了我县文明发展进程,与构建“和谐竹山”的要求格格不入,与我们连续四届获得的“市级文明县城”荣誉、“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示范点”的荣誉极不相称。
今年是“文明竹山”建设的推进年,是市级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检查验收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文明竹山”创建,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又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县正处在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大转折的黄金机遇期。以装机51.3万千瓦、投资44.5亿元的潘口水电站即将核准建设为标志,堵河装机74.3万千瓦水电大开发的新高潮已经掀起。襄天高速公路南线方案可望于近期批复,制约竹山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打破。随着招商引资的强力推进,一批矿产、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落户竹山,聚集了大量的工业经济发展要素,县内存量资产、优势资源和剩余劳动力正不断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这些都为竹山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迫切需要造就文明市民、营造文明环境、塑造文明风气。全县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文明竹山”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竹山为总目标,以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的,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重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按照“立足长远、着眼当前、稳步推进、务实求效”的原则,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日常行为养成做起,从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抓起,不断把“文明竹山”创建活动推上新阶段、提高到新水平。
二、深入开展“学习‘十大文明市民’、争做道德建设标兵”活动,营造浓厚的精神文明创建氛围
今天表彰的“十大文明市民”,是由各战线、各乡镇推荐,广大群众网上投票产生的。他们都是产生在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虽然经历不一,年龄有别,岗位不同,事迹各异,但他们都把远大理想和个人追求融了伟大的时代,融入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融入了本职岗位。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是时代的旗帜,是社会的功臣,是竹山的精英,也是最值得我们每一个竹山人学习和效仿的道德楷模。
1、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勤于养德精神。今天表彰的“十大文明市民”,都是社会公德的楷模,职业道德的标兵,家庭美德的榜样,他们以其良好的道德修养,展示了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现任柳林中心学校总务主任的李应林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在家里尊老爱幼,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在单位团结同事,积极通过网络为困难学生寻求资助;在社会,热心公益,关爱他人,被誉为孝老爱幼的模范。现任县畜牧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的王定江同志,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在生活上情趣高雅,从不参与庸俗和不文明、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实际行动感召、带动身边的同志积极投身于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市民的创建活动之中。要通过向他们学习,大力倡导文明礼貌之风,做到卫生整洁,仪表文明;谈吐礼貌,语言文明;遵纪守法,行为文明。大力倡导爱护公物之风,爱护公共建筑、基础设施,文明使用公用电话和公共健身器材,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讲道德的良好氛围。
2、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是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国家公职人员,还是企业员工,无论是农民,还是进城务工人员,只要你是一个公民,都必须首先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职业。黄崇周同志自2004年3月调任县信访局局长以来,始终站在接待群众来访的第一线,担当一号接待员,每年接待来访群众1000余人次,接待集体上访50余批次。在他的努力工作下,全县信访老户由原来的100余户下降到10余户。他视群众为亲人,曾多次自己掏钱为来访困难群众解决餐费和返程路费。县法院的高发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使自己由一名门外汉变成单位上的业务骨干。和黄崇周、高发清一样,来自各行各业的“十大文明市民”,无论他们身居何职,身居何位,他们都表现出了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立足岗位、恪尽职守、求真务实、任劳任怨的精神,他们都始终保持着蓬勃的朝气和饱满的热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3、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在宣传文化战线艰苦奋斗了30多年的宝丰镇主任科员王义富,仍然保持着连年轻人都少有的工作激情,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从事了数十年的平凡岗位上,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来诠释自己的人生价值。县环卫所所长方超同志,带领全所干部职工,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发扬不怕脏、不怕累、勇于吃苦的精神,用他们的“一人脏”,换来“万人洁”。要通过向他们学习,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在全县上下营造出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
4、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团结友爱精神。县文化馆群文辅导干部张凤英,团结带领城区数千群众投身于广场健身舞蹈等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幸福生活的火热场景。交通局妇联主任何庆琳,团结带领交通战线的广大女职工,互帮互助,互比互学,为交通事业的大发展积极奉献智慧和力量。要通过向他们学习,大力倡导团结互助、合作共事之风,在全县上下营造与人为善的和谐风气。
5、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向“十大文明市民”学习,还要学习他们博爱宽广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名耀是深河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医生,自参加工作以来,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8万元资金,13年不间断地资助了14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还有与爱滋病患者“亲密接触”的村医王焕云等,他们都是不计名、不图利,只讲奉献和付出的楷模。要通过向他们学习,大力倡导扶贫济困、助残扶弱之风,人人争献一片爱心。
6、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安于清贫精神。今天表彰的“十大文明市民”,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清廉的楷模,都能够安于自己清贫的岗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和腐朽思想,保持自己的人生本色。要通过向他们学习,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表率。
三、以聘任“文明监督员”为契机,探索建立“文明竹山”创建的<
同志们:
在我们满怀激情喜迎党的十七大召开,全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十大文明市民”表彰暨“文明监督员”聘任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表彰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聘任一批“文明监督员”,在全县上下掀起新一轮“文明竹山”创建热潮,进一步营造“我与文明同行,共铸和谐竹山”的浓厚社会氛围,组织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为加快生态水电大县建设步伐,建设文明、和谐、诚信、友好、平安、富裕的新竹山做出应有贡献。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荣获2005—2006年度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和竹山县第二届“十大文明市民”称号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首批被聘任为“文明监督员”的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在此,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创建“文明竹山”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县委、政府在着力加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文明竹山”系列创建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发展环境日趋改善。
一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县文明委以“我与文明同行、共铸和谐竹山”为主题,相继开展了“告别不文明行为”、“文明竹山”十大系列创建、首届“十大文明市民”表彰和公民道德建设小品赛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营造了“摒弃陋习、崇尚文明、共树新风”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了未成年人责任单位述职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了“暑期集中行动”,强化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十星级少先队员”创建、“亲情关爱留守学生”两大品牌工程,改进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焕发新生机。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廓清了“走一主两翼之路,建和谐文明新村”的创建思路,出台了《“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管理办法》、《和谐文明新村创建标准》等文件,公开表彰、奖励了一批和谐文明新村和“十星级文明示范农户”。通过创建,全县5.2万个农户初步达到“十星级文明农户”标准,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农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文明素质显著提升,民主管理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继续得到上级领导和外界的高度关注,实施“六大工程”、深化“十星”创建的做法先后被省委宣传部评选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被省文明办评选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品牌”。
四是文明县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城镇功能不断提升,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不断规范,市民生活环境日趋优化。文明单位(系统)创建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促进了业务工作发展,提高了员工素质。通过创建,竹山县城保持了“市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33个单位获得2004-2005年度市级文明单位,11个单位获得2005—2006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其中省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
尽管我们在“文明竹山”创建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相比,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县公民的道德素质总体上讲仍然偏低。主要表现在:乱扔乱倒、乱停乱靠、乱贴乱画、乱燃乱放、乱搭乱建、乱砍乱挖等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公德意识淡薄,公益设施被肆意破坏,花草树木被无情践踏等现象时有发生。诚信意识不强,赌博之风盛行,封建迷信思想有所抬头。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破坏了竹山对外开放形象,阻碍了我县文明发展进程,与构建“和谐竹山”的要求格格不入,与我们连续四届获得的“市级文明县城”荣誉、“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示范点”的荣誉极不相称。
今年是“文明竹山”建设的推进年,是市级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检查验收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文明竹山”创建,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又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县正处在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大转折的黄金机遇期。以装机51.3万千瓦、投资44.5亿元的潘口水电站即将核准建设为标志,堵河装机74.3万千瓦水电大开发的新高潮已经掀起。襄天高速公路南线方案可望于近期批复,制约竹山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打破。随着招商引资的强力推进,一批矿产、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落户竹山,聚集了大量的工业经济发展要素,县内存量资产、优势资源和剩余劳动力正不断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这些都为竹山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迫切需要造就文明市民、营造文明环境、塑造文明风气。全县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文明竹山”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竹山为总目标,以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的,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重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按照“立足长远、着眼当前、稳步推进、务实求效”的原则,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日常行为养成做起,从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抓起,不断把“文明竹山”创建活动推上新阶段、提高到新水平。
二、深入开展“学习‘十大文明市民’、争做道德建设标兵”活动,营造浓厚的精神文明创建氛围
今天表彰的“十大文明市民”,是由各战线、各乡镇推荐,广大群众网上投票产生的。他们都是产生在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虽然经历不一,年龄有别,岗位不同,事迹各异,但他们都把远大理想和个人追求融了伟大的时代,融入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融入了本职岗位。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是时代的旗帜,是社会的功臣,是竹山的精英,也是最值得我们每一个竹山人学习和效仿的道德楷模。
1、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勤于养德精神。今天表彰的“十大文明市民”,都是社会公德的楷模,职业道德的标兵,家庭美德的榜样,他们以其良好的道德修养,展示了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现任柳林中心学校总务主任的李应林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在家里尊老爱幼,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在单位团结同事,积极通过网络为困难学生寻求资助;在社会,热心公益,关爱他人,被誉为孝老爱幼的模范。现任县畜牧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的王定江同志,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在生活上情趣高雅,从不参与庸俗和不文明、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实际行动感召、带动身边的同志积极投身于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市民的创建活动之中。要通过向他们学习,大力倡导文明礼貌之风,做到卫生整洁,仪表文明;谈吐礼貌,语言文明;遵纪守法,行为文明。大力倡导爱护公物之风,爱护公共建筑、基础设施,文明使用公用电话和公共健身器材,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讲道德的良好氛围。
2、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是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国家公职人员,还是企业员工,无论是农民,还是进城务工人员,只要你是一个公民,都必须首先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职业。黄崇周同志自2004年3月调任县信访局局长以来,始终站在接待群众来访的第一线,担当一号接待员,每年接待来访群众1000余人次,接待集体上访50余批次。在他的努力工作下,全县信访老户由原来的100余户下降到10余户。他视群众为亲人,曾多次自己掏钱为来访困难群众解决餐费和返程路费。县法院的高发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使自己由一名门外汉变成单位上的业务骨干。和黄崇周、高发清一样,来自各行各业的“十大文明市民”,无论他们身居何职,身居何位,他们都表现出了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立足岗位、恪尽职守、求真务实、任劳任怨的精神,他们都始终保持着蓬勃的朝气和饱满的热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3、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在宣传文化战线艰苦奋斗了30多年的宝丰镇主任科员王义富,仍然保持着连年轻人都少有的工作激情,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从事了数十年的平凡岗位上,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来诠释自己的人生价值。县环卫所所长方超同志,带领全所干部职工,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发扬不怕脏、不怕累、勇于吃苦的精神,用他们的“一人脏”,换来“万人洁”。要通过向他们学习,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在全县上下营造出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
4、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团结友爱精神。县文化馆群文辅导干部张凤英,团结带领城区数千群众投身于广场健身舞蹈等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幸福生活的火热场景。交通局妇联主任何庆琳,团结带领交通战线的广大女职工,互帮互助,互比互学,为交通事业的大发展积极奉献智慧和力量。要通过向他们学习,大力倡导团结互助、合作共事之风,在全县上下营造与人为善的和谐风气。
5、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向“十大文明市民”学习,还要学习他们博爱宽广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名耀是深河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医生,自参加工作以来,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8万元资金,13年不间断地资助了14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还有与爱滋病患者“亲密接触”的村医王焕云等,他们都是不计名、不图利,只讲奉献和付出的楷模。要通过向他们学习,大力倡导扶贫济困、助残扶弱之风,人人争献一片爱心。
6、要学习“十大文明市民”的安于清贫精神。今天表彰的“十大文明市民”,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清廉的楷模,都能够安于自己清贫的岗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和腐朽思想,保持自己的人生本色。要通过向他们学习,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表率。
三、以聘任“文明监督员”为契机,探索建立“文明竹山”创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