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节日是需要形式的
发布时间: 2004-09-29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姜泓冰
  国庆、春节这样的节日更多地被视作旅游的“黄金周”,虽然经济效益巨大,却存在弱化国庆、春节影响的一面。
  用怎样的形式过好我们的节日,把它变成悉心培育未成年人、凝聚并释放全民族情感的重要途径,是值得下大力气去研究和建设的一项工程。
  多数的中秋之夜,其实都是在工作着而不能归看父母兄弟的,只是仍然期待,这一天晚上会有月色澄明辉映。今年尤甚,因为按专家预报,那是9年来最圆满、人们可以“千里共婵娟”最久的一枚月亮。
  一句建立在天象观测和天气预报基础上的科学论语,就能唤起十足浪漫、温馨而奇异的集体心理感受,只因为中秋月圆的意象里,已承载着太多太厚重的文化和情感信息,是“天人合一”的。
  只是,在年轻人心目中,中秋、春节、清明、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早已淡出,远不及情人节之类更“浪漫”、更能唤起激动情愫。还记得一个多月前的“七夕”,有不少媒体曾以“中国人的情人节”为之鼓噪,可叹用如此现代的时尚术语重新包装牛郎织女约会鹊桥的古老故事,似乎也并没有打动太多当代情人。
  哀叹民族传统节日衰落的声音响起,已有一些年头了。中秋,媒体上讨论的有关话题似乎只有一个:月饼———而且是“天价月饼”和腐败问题,有关部门集中精力要对付的,则是前两年被揭露的月饼馅问题。
  朋友欧游时赶上两个国家的国庆,回来后十分感慨:不惟国旗满眼,商家居民更自发装饰着社区建筑,大街上到处是身着民族盛装、一脸自豪与快乐、决非为“表演”和推销的男女老少。对而比之,我们的节庆,从传统节日到国庆等等,虽则活动众多,总觉得大众参与不够,对民族文化的张扬不够。除了有东方民族的含蓄内向性格等因素外,也与我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和对传统节日活动形式的研究、保护与推动有关。
  现代社会里,传统节日注定要随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渐行渐远而渐受冷落吗?看看欧洲诸国,看看东邻,也许我们可以少做无奈的叹息,而是将功夫更多扎扎实实地用在保存和弘扬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等方面。也大可乐观些,那些萌生于中华民族本土生活中的文化风俗,自有其绵厚生命力,只要我们自己不将它们连根拔起或粗暴腰斩,或只以商机与铜臭是逐,将一个个完整的传统文化遗产削薄,只剩“天价月饼”等饮食文化。
  以国庆、春节为例。现在,这两个节日更多地成了旅游的“黄金周”。虽然经济效益巨大,却存在弱化国庆、春节影响的一面。松散的、个人性的休闲假期固然好,然而,在人们的印象里便容易只有“黄金周”,国庆、春节不过是悠长假期的第一天,不是在紧煎煎出游的路上,就是在恢复工作疲劳的懒觉里轻易打发掉———如何彰显这类节庆的文化意识,实在是需要仔细研究和强化的,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
  传承传统文化遗产,打造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决不能止于概念,流于泛泛而谈。用怎样的形式过好我们的节日,把它变成悉心培育未成年人、凝聚并释放全民族情感的重要途径,是值得下大力气去研究和建设的一项工程。 
                               文章来源:竹山论坛DVBBS/Dispbbs.asp?boardid=7&ID=4016&replyID=34614&skin=1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