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县文联主席华赋桂
◎ 党世根
最近,在建中的千福广场大门前矗立起一块巨石,上面刻写有很多文字,吸引了庸城众多居民观看,也引起了许多观者的疑问和众多网友们的评说。2月6日下午, 县文联主席华赋桂先生应邀在千福广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华主席, 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堵河地域文化有一定研究和造诣, 请您谈谈千福广场这块巨石的意义?
华赋桂(以下简称华):这块石头重达60吨,是业主从百里外发现并拉回来竖到这里的。它是一块质地、造型很好的奇石,是大自然的作品。业主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千福广场的文化品位。
记:上面的石刻文字是什么内容呢?有什么寓意?
华:正前方刻的是“千福广场”四个大字,作为这个社区的标志门牌。右侧刻的是“和谐家园,从心开始”,这句话体现千福广场的文化理念是“和谐与造福”。千福的名称含有为小区300多户上千居民带来福气之意,而“和谐”是时代精神,也是千福人的理想追求: 打造和谐的人居,构建和谐的家园。幸福就建立在“和谐”二字上。然而,和谐的根本不仅在于有好房子住,重要的在于人们内心精神的净化、灵性的解放、情志的和谐。这句话来源于东方古老的智慧经典《心经》。记得去年春节, 胡锦涛总书记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时,季老对总书记说:“和谐社会其根本在心灵的和谐。”总书记点头赞成。心灵的精神品质,决定人们的行为是否合于人性与理性。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先导。
记:那千福石上的《心经》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反映古文繁体字,又没有标点,读不懂,你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心经》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并解释千福石上雕刻的文字的意思吗?
华:《心经》是佛教核心经典,浓缩了佛经三藏十二部万卷之精义,被西方智者爱因斯坦称为“人类智慧的顶峰,未来科学的圣经”。《心经》同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称为东方大智慧最高宝典。它的含义深广,浅显地说,是一部教人们如何获取对宇宙人生真相的透彻认识,如何调节人类自我心态,如何解放、升华、净化人的心灵世界的哲学教言。心灵怎么样才能达到“和谐”境界?这部二百六十字的经典完善地告诉了人们。因为是唐玄奘大师从梵文译过来的古体文,又多有佛教用语,不说悟解全部奥义,单从字面上来谈也很难搞懂。对于普通人来讲,无疑是一部天书。但是仍然是可以读懂的,那就要靠我们文化修养、人格修养、精神修炼到一个新的境界时,自然能够心领神会。它的含义可分为外层、内层、密层、密密层,刻写在这里就是等待人们去破译、去领悟的,如果读懂了,那你就是佛。
记:有人认为千福广场是公共场所, 不应该在石头上雕刻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文字。
华:佛,不是偶像,不是神,不是上帝,而是觉悟了的人,解开了宇宙人生之谜的大智大慧的人。佛教是一种文化,流传几千年,靠的是彻底的理性精神和人本色彩。佛教主张与人为善、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增长智慧,反对偶像崇拜,坚持无神论。《心经》讲的是科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是核心,曾经给现代物理学、量子力学、熵理论带来无穷启示,有十多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承认他们的理论源自《心经》。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智慧的头脑”的爱因斯坦说过“佛教可以引领科学走向真善美的新境界。”有些人的头脑还残留极左思想的阴影,一谈佛教便视为禁区、视为“迷信”。在佛看来,人们丧失良知去崇拜追逐金钱、权力、神鬼才是真正的“迷信”,他们是欲望的奴隶而非生命的主人。将《心经》刻在这里,是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东方大智慧的深度、千福广场的品位、竹山城历史感。也是为建立和谐社会从古代智慧经典中寻找出的一剂良方。
记:有人评论说设计人宗教情感太浓。
华:我不是宗教信徒,我崇尚的是人性、良知、理性与智慧。一个人可以不需要宗教信仰,但不能没有“宗教情怀”,那就是“真、善、美”。
记:千福文化石体现了真、善、美吗?
华:对。这块巨石天然生成,像人双手合掌,这是我们的老祖先互致问候、互致敬意的常用礼节,比西方的握手不知高级多少倍。“礼”是社会伦理学的核心,儒学的宗旨。这块石头又体现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当然刻上经典更具有导向“善”的功能。另外,书法是由我县籍名家黄家喜完成的,实在是优美绝伦。
记:有人问在居宅小区大门前立块巨石有没有民俗上的讲究?
华:门前置石,谐音:“时来运转”,刻有“千福”与《心经》,又象征“福至心灵”。另外,门前立石民间又有“石敢当”即挡去灾煞之意。这些民俗文化虽无科学解释,却可慰藉民众心理,谁不想讨个吉祥的彩头?
记:经您这一说,这石头绝非凡品,而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石”,成为山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华:它不仅是“文化石”, 更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华表。





◎ 党世根
最近,在建中的千福广场大门前矗立起一块巨石,上面刻写有很多文字,吸引了庸城众多居民观看,也引起了许多观者的疑问和众多网友们的评说。2月6日下午, 县文联主席华赋桂先生应邀在千福广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华主席, 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堵河地域文化有一定研究和造诣, 请您谈谈千福广场这块巨石的意义?
华赋桂(以下简称华):这块石头重达60吨,是业主从百里外发现并拉回来竖到这里的。它是一块质地、造型很好的奇石,是大自然的作品。业主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千福广场的文化品位。
记:上面的石刻文字是什么内容呢?有什么寓意?
华:正前方刻的是“千福广场”四个大字,作为这个社区的标志门牌。右侧刻的是“和谐家园,从心开始”,这句话体现千福广场的文化理念是“和谐与造福”。千福的名称含有为小区300多户上千居民带来福气之意,而“和谐”是时代精神,也是千福人的理想追求: 打造和谐的人居,构建和谐的家园。幸福就建立在“和谐”二字上。然而,和谐的根本不仅在于有好房子住,重要的在于人们内心精神的净化、灵性的解放、情志的和谐。这句话来源于东方古老的智慧经典《心经》。记得去年春节, 胡锦涛总书记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时,季老对总书记说:“和谐社会其根本在心灵的和谐。”总书记点头赞成。心灵的精神品质,决定人们的行为是否合于人性与理性。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先导。
记:那千福石上的《心经》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反映古文繁体字,又没有标点,读不懂,你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心经》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并解释千福石上雕刻的文字的意思吗?
华:《心经》是佛教核心经典,浓缩了佛经三藏十二部万卷之精义,被西方智者爱因斯坦称为“人类智慧的顶峰,未来科学的圣经”。《心经》同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称为东方大智慧最高宝典。它的含义深广,浅显地说,是一部教人们如何获取对宇宙人生真相的透彻认识,如何调节人类自我心态,如何解放、升华、净化人的心灵世界的哲学教言。心灵怎么样才能达到“和谐”境界?这部二百六十字的经典完善地告诉了人们。因为是唐玄奘大师从梵文译过来的古体文,又多有佛教用语,不说悟解全部奥义,单从字面上来谈也很难搞懂。对于普通人来讲,无疑是一部天书。但是仍然是可以读懂的,那就要靠我们文化修养、人格修养、精神修炼到一个新的境界时,自然能够心领神会。它的含义可分为外层、内层、密层、密密层,刻写在这里就是等待人们去破译、去领悟的,如果读懂了,那你就是佛。
记:有人认为千福广场是公共场所, 不应该在石头上雕刻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文字。
华:佛,不是偶像,不是神,不是上帝,而是觉悟了的人,解开了宇宙人生之谜的大智大慧的人。佛教是一种文化,流传几千年,靠的是彻底的理性精神和人本色彩。佛教主张与人为善、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增长智慧,反对偶像崇拜,坚持无神论。《心经》讲的是科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是核心,曾经给现代物理学、量子力学、熵理论带来无穷启示,有十多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承认他们的理论源自《心经》。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智慧的头脑”的爱因斯坦说过“佛教可以引领科学走向真善美的新境界。”有些人的头脑还残留极左思想的阴影,一谈佛教便视为禁区、视为“迷信”。在佛看来,人们丧失良知去崇拜追逐金钱、权力、神鬼才是真正的“迷信”,他们是欲望的奴隶而非生命的主人。将《心经》刻在这里,是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东方大智慧的深度、千福广场的品位、竹山城历史感。也是为建立和谐社会从古代智慧经典中寻找出的一剂良方。
记:有人评论说设计人宗教情感太浓。
华:我不是宗教信徒,我崇尚的是人性、良知、理性与智慧。一个人可以不需要宗教信仰,但不能没有“宗教情怀”,那就是“真、善、美”。
记:千福文化石体现了真、善、美吗?
华:对。这块巨石天然生成,像人双手合掌,这是我们的老祖先互致问候、互致敬意的常用礼节,比西方的握手不知高级多少倍。“礼”是社会伦理学的核心,儒学的宗旨。这块石头又体现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当然刻上经典更具有导向“善”的功能。另外,书法是由我县籍名家黄家喜完成的,实在是优美绝伦。
记:有人问在居宅小区大门前立块巨石有没有民俗上的讲究?
华:门前置石,谐音:“时来运转”,刻有“千福”与《心经》,又象征“福至心灵”。另外,门前立石民间又有“石敢当”即挡去灾煞之意。这些民俗文化虽无科学解释,却可慰藉民众心理,谁不想讨个吉祥的彩头?
记:经您这一说,这石头绝非凡品,而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石”,成为山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华:它不仅是“文化石”, 更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华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