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治艳
我的老家在柳林乡,那里有从小把我带大的外婆,每次乘车去看望外婆都必须走那竹向路,那路是我和外婆的心桥,把我和外婆紧紧的连在一起。
脑海里我还一直记得竹向路让我饱尝的颠簸之苦,回到家里,全身上下都是灰,连鼻孔都不放过。还记得1996年那年上学:那天客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不紧不慢地行驶着,在一个拐弯处,由于该处不通视,险些与一辆拉竹子的大卡车相撞。那一瞬间,只听到紧急的刹车声,司机的怒骂声伴随着小孩的啼哭声,至今想起来还令我心惊肉跳。
转眼间,我参加工作了,家乡路已铺上了柏油路,但工作的忙碌没让我淡忘回乡之路,前些日子外婆打来电话,接电话的那一刹那,想家、想外婆的情感更无法抑制。请了三天假的我立马买了当天去家乡的车票。乘务员体贴入微的服务,一路上的电视与空调“硬件”设备的增加,让人如浴春风。我安稳地坐在车上,被这家乡的山水与归乡的甜蜜陶醉的忘了疲倦。
外婆的家近了,更近了,我忽然发现,我和外婆的心桥也更近了,更宽了,广了…… (作者单位:县公路段)
我的老家在柳林乡,那里有从小把我带大的外婆,每次乘车去看望外婆都必须走那竹向路,那路是我和外婆的心桥,把我和外婆紧紧的连在一起。
脑海里我还一直记得竹向路让我饱尝的颠簸之苦,回到家里,全身上下都是灰,连鼻孔都不放过。还记得1996年那年上学:那天客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不紧不慢地行驶着,在一个拐弯处,由于该处不通视,险些与一辆拉竹子的大卡车相撞。那一瞬间,只听到紧急的刹车声,司机的怒骂声伴随着小孩的啼哭声,至今想起来还令我心惊肉跳。
转眼间,我参加工作了,家乡路已铺上了柏油路,但工作的忙碌没让我淡忘回乡之路,前些日子外婆打来电话,接电话的那一刹那,想家、想外婆的情感更无法抑制。请了三天假的我立马买了当天去家乡的车票。乘务员体贴入微的服务,一路上的电视与空调“硬件”设备的增加,让人如浴春风。我安稳地坐在车上,被这家乡的山水与归乡的甜蜜陶醉的忘了疲倦。
外婆的家近了,更近了,我忽然发现,我和外婆的心桥也更近了,更宽了,广了…… (作者单位:县公路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