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琴
每次上班下班,从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总喜欢看一眼在财政局门口摆摊擦鞋的残疾人。
这是一位只有一条右腿的残疾人,靠擦皮鞋为生。不论是春华秋月还是酷暑寒冬,我总能在同一地点看到他。他看上去约45岁左右,额上有一块小小的疤痕,额上的皱纹像微风轻拂过的湖面,双眼很有神,一副油黑的脸上总挂着从容、满足的微笑,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来回不停的给过往的行人擦鞋,动作总是那么的娴熟。身边摆着一副象棋和一根拐杖,旁边下象棋的人凝神静气,手上的棋子总是很谨慎地落在自己掂量的位置上。而围观者对棋子的走法更是指手划脚,议论纷纷。
平时,擦鞋匠总是忙碌的,闲暇时偶尔也能看到他和别人下上几盘,他的生活总是如此的充实。
为什么他的周围每天总是围有那么多的人呢?我带着好奇的心理,专门趁下班时间去擦了一次鞋。今天来擦鞋的比较多,大家不约而同的排队,一双双脏鞋经过他的手,变得锃亮无比。来擦鞋的人总是带着赞许的神情离开。终于轮到我了,趁擦鞋的空余,我和他闲聊了几句。他说在家闲着,不如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充实自己,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不能拖家庭和社会的后腿……一会儿功夫,我的鞋擦好了,当我给他擦鞋钱的时候,令我不敢相信的是他竟然只收了市场上擦鞋价钱的一半工钱。他说我是在找活干充实自已,并不是仅仅以收费为目的,这样做我心里踏实。
多么朴实的几句话,身残却志不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人生的意义。我这才理解为什么他的周围总是围有那么多的人,虽然不一定都是来擦鞋的,但我知道他们是想从他的身上汲取一种力量。体味出他身上所表现出的一种社会文明风范。
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擦鞋的画面,挥之不去。擦鞋匠的笑容里衬托出一种看待社会的心态:是平和、是坚强。虽然现在社会福利好了许多,但他不等、不靠、不要,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已的生活,体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梅花香自苦寒来,他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取之于意志的坚强。路靠自已去走。正是这种精神信念为他支撑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他从有限的劳动中攫取最大的人生快乐,给别人以鼓舞。在社会中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塑造了最高品质的社会文明。
我想,像这位擦鞋的老人都能有这种社会文明的风貌,可见我们的生活当中,社会文明处处彰显。如果每人都能拥有这位擦鞋匠的心态和精神,那么现代社会文明之花所要的社会效应不正是这种文明之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