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刚
清清浅浅的六家河从大官山顶上蜿蜒东去十余里就注入大河中了,那时,我们还不知道大河学名叫堵河,只从爷爷的嘴里知道顺着大河,可以下丹江,可以走汉口,可以到遥远遥远的城市,那里车水马龙,水果糖要多少有多少,那里的孩子都有花花绿绿的衣服,都有雨天不透水的胶鞋,都不用吸溜着鼻涕在寒风刺骨的冬日上坡捡柴。那时的堵河,是一个美美的梦,梦里是甜甜的糖果、暖暖的棉衣和学校朗朗的书声。
第一次同父亲上街,顺着六家河,走出黄茅关,便见到堵河了。没有想象中的磅礴气势,反倒有种有气无力的倦怠和慵懒,河边有几只瘦弱的黄牛在没精打采地吃草。从县城回来已近黄昏,却见几个黑黑的汉子拉着一条不大的木船正逆流而上,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拖得老长老长。父亲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将来也要去拉船呢,这句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堵河留给我的是纤夫沉重的脚步和父亲的谆谆告诫。
初二那年夏天,天干物燥,学校缺水。吃罢午饭,同学们就到处找地方洗碗,有的到医院,有的到乡政府,有的就干脆跑到堵河。那天,我一改往日习惯,在医院里就着滴滴答答的水龙头洗罢碗后就跑回宿舍睡觉,刚迷糊一会儿,同村同学胡斯宝慌慌张张跑来告诉我,快起来,王忠下河洗澡不见了!怎么可能,刚才王忠还让我一起下河洗碗呢!尽管不信,事实仍然是:十几个同学洗完碗后下水游泳,王忠不会水开始在浅水处扑腾,等人都不注意他的时候,独自下到深水处就失踪了。整个学校都沸腾了,堵河水带走了他,依旧不紧不慢地向东流去。许多年以后我依然清晰记得王忠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堵河于我,是那样的无情、无性与冷漠。
高考结束,同学龚刚的哥哥正在给柳林供销社盖综合楼,我便央求他介绍我去投奔他哥哥。挑砖、和水泥、到白河口装沙、抬水泥板……工地的劳碌自不必说,单是那顿顿炒的洋芋片、煮的洋芋砣子就足以让人三生难忘。好在还有那那晃悠晃悠的铁索桥,桥下清澈见底的堵河源水和站在桥上穿河而过的凉凉清风。桥头有一个清秀靓丽的柳林女子,开着一间精致的照相馆。和年轻工友一起站在桥上看那女子洗衣弄发、听她银铃般飞扬的笑声便成了工余的最大享受.。堵河源头笔直陡峭的群山、从山上奔泻而下的山泉和温婉可人的柳林女孩便从此走进我青春的梦。
上卫校的时候,周末回家,看到二郎庙处的施工现场,几根巨大的水泥管伸到堵河里,在第二水厂机器欢快的轰鸣声中,清甜洁净的堵河水就流进了县城的千家万户。后来从梅洁女士《大江北去》中详尽了解到,堵河还将穿山越岭,踏平坎坷,一路北上,带着山的质朴、博大和爱流进京津冀,流进那些焦渴的土地,流进更广更阔的人口中和心中。堵河,成为了家乡的名片,成为家乡足以雄视天下的自豪和骄傲。
老家人在电话里对我说:县城边上沿河修起了大堤,每日黄昏将至,人们纷纷到堤上悠闲地散步,畅快地聊天,日子呀,要多滋润就有多滋润呢,末了总不忘一句:你何时回来呢?堵河,成了游子心中不变的向往和灵魂的皈依。 (作者为今日竹山网友)
清清浅浅的六家河从大官山顶上蜿蜒东去十余里就注入大河中了,那时,我们还不知道大河学名叫堵河,只从爷爷的嘴里知道顺着大河,可以下丹江,可以走汉口,可以到遥远遥远的城市,那里车水马龙,水果糖要多少有多少,那里的孩子都有花花绿绿的衣服,都有雨天不透水的胶鞋,都不用吸溜着鼻涕在寒风刺骨的冬日上坡捡柴。那时的堵河,是一个美美的梦,梦里是甜甜的糖果、暖暖的棉衣和学校朗朗的书声。
第一次同父亲上街,顺着六家河,走出黄茅关,便见到堵河了。没有想象中的磅礴气势,反倒有种有气无力的倦怠和慵懒,河边有几只瘦弱的黄牛在没精打采地吃草。从县城回来已近黄昏,却见几个黑黑的汉子拉着一条不大的木船正逆流而上,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拖得老长老长。父亲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将来也要去拉船呢,这句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堵河留给我的是纤夫沉重的脚步和父亲的谆谆告诫。
初二那年夏天,天干物燥,学校缺水。吃罢午饭,同学们就到处找地方洗碗,有的到医院,有的到乡政府,有的就干脆跑到堵河。那天,我一改往日习惯,在医院里就着滴滴答答的水龙头洗罢碗后就跑回宿舍睡觉,刚迷糊一会儿,同村同学胡斯宝慌慌张张跑来告诉我,快起来,王忠下河洗澡不见了!怎么可能,刚才王忠还让我一起下河洗碗呢!尽管不信,事实仍然是:十几个同学洗完碗后下水游泳,王忠不会水开始在浅水处扑腾,等人都不注意他的时候,独自下到深水处就失踪了。整个学校都沸腾了,堵河水带走了他,依旧不紧不慢地向东流去。许多年以后我依然清晰记得王忠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堵河于我,是那样的无情、无性与冷漠。
高考结束,同学龚刚的哥哥正在给柳林供销社盖综合楼,我便央求他介绍我去投奔他哥哥。挑砖、和水泥、到白河口装沙、抬水泥板……工地的劳碌自不必说,单是那顿顿炒的洋芋片、煮的洋芋砣子就足以让人三生难忘。好在还有那那晃悠晃悠的铁索桥,桥下清澈见底的堵河源水和站在桥上穿河而过的凉凉清风。桥头有一个清秀靓丽的柳林女子,开着一间精致的照相馆。和年轻工友一起站在桥上看那女子洗衣弄发、听她银铃般飞扬的笑声便成了工余的最大享受.。堵河源头笔直陡峭的群山、从山上奔泻而下的山泉和温婉可人的柳林女孩便从此走进我青春的梦。
上卫校的时候,周末回家,看到二郎庙处的施工现场,几根巨大的水泥管伸到堵河里,在第二水厂机器欢快的轰鸣声中,清甜洁净的堵河水就流进了县城的千家万户。后来从梅洁女士《大江北去》中详尽了解到,堵河还将穿山越岭,踏平坎坷,一路北上,带着山的质朴、博大和爱流进京津冀,流进那些焦渴的土地,流进更广更阔的人口中和心中。堵河,成为了家乡的名片,成为家乡足以雄视天下的自豪和骄傲。
老家人在电话里对我说:县城边上沿河修起了大堤,每日黄昏将至,人们纷纷到堤上悠闲地散步,畅快地聊天,日子呀,要多滋润就有多滋润呢,末了总不忘一句:你何时回来呢?堵河,成了游子心中不变的向往和灵魂的皈依。 (作者为今日竹山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