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心系百姓的当家人
发布时间: 2007-07-2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记城关镇南门村党支部书记徐茂斌

◎  党世根 刘佳平 曹玲玲
  从建筑老板到村主任、村支书,10多年来,他与村支两委一班人,带领村民兴大棚菜、建学校、修水泥路、引自来水……他就是城关镇南门村党支部书记徐茂斌。
  1994年6月1日,从事建筑业的徐茂斌走马上任南门村的村主任,摆在他面前的笫一个难题是,由于村里农电管理不善,村民已累计拖欠供电所电费达4万余元,一年难用3个月电。徐茂斌召开村干部会,动员6名村干部人平筹资2000元,当天下午就请来农电员接通了电。电灯亮了,他和6名村干部利用9个晚上,挨家挨户收齐了所欠的4万余元电费。又投资1.5万元购回一台变压器和计量箱,对全村供电线路进行整修,配备农电管理员,负责农电管理和电费征收。从此,农民用上了放心电。
  面对全村贫穷落后的状况,他积极思考着对策。他认为,农民离不开土地,在土地上下功夫肯定有“钱”途。于是就带领村干部多方了解情况,还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考察,最后把利用本村土地资源发展大棚蔬菜作为全村致富的突破口。
  发展大棚蔬菜,资金是个“拦路虎”,村里穷,村民手头也没钱。于是,他四处奔走,八方呼吁,争取到县计划、财政等部门扶持发展蔬菜产业资金37万元。为了培植引路典型,他组织有经济头脑、懂经营善管理的14户农民,率先建成冬暖式日光大棚蔬菜基地28亩,请来农技人员为他们课堂讲理论、田间作指导。紧接着,他又组织全村发展简易式大棚菜320亩,1996年,全村蔬菜收入175万余元,人平纯收入达到1219元。
  尝到种蔬菜甜头的村民,不仅对徐茂斌刮目相看,而且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纷纷投资发展大棚菜。1997年,徐茂斌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加快蔬菜产业大发展,他又争取资金30万元,购回钢筋、水泥,组织村干部做模具、浇灌水泥拱架,建水泥骨架式大棚菜50亩,培植专业蔬菜大户34户。一组村民王大元发展水泥骨架式大棚菜2亩,年收入2万余元,当年建起了两层楼房。目前已建成蔬菜基地500余亩,去年全村蔬菜收入334万元,人平纯收入2364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致富了,徐茂斌的威信更高了。但他没有满足,而是把村民对他的信任和支持,转化为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1997年初,为解决人畜饮水和菜地灌溉困难,他争取县计划局投资12万元,建起水塔、蓄水池、泵房,铺设供水管网1700余米,解决了3个组150余户的饮水困难和蔬菜灌溉难题。1998年,投资51万元建起4层1092平方米的村级小学,解决了全村120名儿童和悬鼓洲、莲花等村部分儿童的入学困难。
  在去年的新农村建设中,修通水泥路2.5公里,解决了3个组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争取资金15万元,自筹资金11万元,铺设主管网1800米,让180户村民饮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完成了27户农户的“三改一建”,对22户67间危房进行了拆除,建起垃圾池3个。今年,又在2组修水泥路2公里,为29户农户的房屋“穿衣戴帽”,圆了农民“走水泥路,住干净房,饮安全水,上卫生厕,洗热水澡”的梦想。为方便村民进城卖菜,他争取到县建设局投资70万元修建南门桥引桥。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村容村貌发生很大的变化,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徐茂斌不仅能干,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热心人。看到村里陈洪山等4户困难户还住在危房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今年7月初,他找到张慰苗、吕正明等有爱心的建筑老板,要来红砖3万块、水泥25吨,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帮助这4户拆除了危房,目前正在建砖房,9月底他们可住上新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