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
竹山路险,
竹山路弯,
兽走过, 人修过。
崖壁边深深的石窝儿,
是挑夫打杵的杰作。
山妹子纤柔的身躯,
背负着硕大的背蔸,
手脚并用攀爬在巴山崖壁上,
前胸紧贴着坎坷的山脊,
泪水与汗水交织着痛苦与希翼。
路边的破草鞋向我们诉说:
竹山人行路难,
难于上青天 。
竹山水急,
竹山水远,
山滤过, 熊饮过。
田埂上歪斜的脚印儿,
是汲水老汉丈量岁月的度衡。
白发老妪用厚茧的双手,
端托着竹篮衣盆,
枯瘦的手在狼味的溪水旁,
重复地在搓板上把日子抹平,
水中佝偻的倒影映衬着巴人对水的虔诚。
摇曳的木桶向我们诉说:
山里人取水难,
难于上青天。
山里人家静,
山里人家艰,
火烧过, 匪患过。
草房中漏雨的滴嗒声,
是山民期盼祷告的呻吟。
驼背爷爷干瘦的双手,
扒拉着桀骜的芦草,
在摇摇欲坠的茅房上,
匍匐着弥补回生活的百孔千疮,
芦叶与糙手编织着安居的梦想,
窜进墙缝的风向我们诉说:
山里人日子难,
难于上青天。
竹山税源乏,
竹山税难敛。
苛征过,错纳过。
憨大叔侍弄的幼苗,
是大山乡无奈税收的梦幻。
黑脸税官执着的脚板,
丈量着山乡税收的星星点点,
走村串户中重复着苦辣酸甜。
竭泽而渔般在土坷垃中寻觅,
良知与执法交融着痛苦与难堪。
泛白的税服向我们诉说:
竹山收税难,
难于上青天。
现如今……
竹山路宽,
竹山路坦。
车驰过,风遛过。
山谷中不绝入耳的马达声,
是山里人小康梦想的坚定回音。
轻骑上摩登山妹飘逸的秀发,
昭示着城乡距离的渐近。
通村入户的水泥路上,
飘过阵阵笑语欢声。
隧道与桥梁协力成就着小康生活的捷径。
路边的提醒栏告诉我们:
竹山出行便,
通途越天堑。
竹山水甜,
竹山水欢,
堤护过,坝拦过。
探身灶前房后的水龙头,
是利民饮水工程的问候。
山精灵挤身机房电站,
幻化成清洁能源飞越万水千山。
山重水复,琼阁隐现,
退耕还林,送水入京,
大建设成就了生态水电市县,
横空的输电线告诉我们:
竹山水能丰,
溪水即财源。
竹山人家暖,
竹山人家欢,
春风吹过,帮扶来过。
林荫路边漂亮的楼阁,
谱写出新农村建设壮阔的诗行,
便捷的通讯设施,
传递着竹山人的幸福与安康。
传统耕作方式的蜕变,
给竹山人装上奋飞的翅膀。
山里人与外商的牵手绽放着来日的辉煌。
楼房中飞出的歌告诉我们:
山里人日子美,
小康建设成就盛世梦想。
竹山税增幅大,
竹山税来源宽。
走村串户的税收服务车,
满载着税收服务的笑脸,
重复地把中央惠民政策宣讲。
种地补贴,社保覆盖,
反哺政策的执行,
成就五千年来历史盛况,
众多开建的礼炮弹奏出一笔笔大额税源,
征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体现。
纳税服务厅前拥挤的车辆告诉我们:
竹山建设快,
大建设寄托着沉甸甸的辉煌。
(县地税局 刘启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