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心红
城乡公交开通好几年了,可是我一次都没坐过。前段时间因身体不适,慕名前往溢水就医,终于坐了几趟,倍感方便快捷。
那天,看完病,抓好药,已近晌午,便急匆匆地赶往公交站牌。
稍等片刻,车就来了,它慢腾腾地停稳,我登了上去,往投币箱里投过三元硬币后,就开始东张西望,看能不能找个空位。
这时,身旁一位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站起来说:“您好,坐我这里吧。”我礼貌地回道:“不用,不用。”小伙子又说:“车上已经坐满,没有空位,您就别客气了,我一会儿就到。”说着,他就站了起来,我也不再推辞,就坐了下去。小伙子把位置让给我,他就只能抓住拉手站着了。这时他对我说:“您可能不认识我,可我认识您。因为您曾经在我们乡里工作过,不过那时候我还小,才上小学,后来我听我爸妈多次提到您。”我们随着车子的移动,边走边聊,我询问了他爸妈的身体情况,他说还好。我又问了他现在在什么地方上班?结婚生孩子没有?他都一一作答。末了,我还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车子走了不远,又缓缓停下来。上来一位拄着拐杖的中年男人,他少了一只腿。看上去,挪动每一步都很困难。面对此情此景,我无法心安理得地再坐着,便早早地就站了起来,朝那位瘸腿的中年男人喊了声:“师傅,你过来,坐我这里吧!”不知道他是没听见,还是行动不方便,竟然依附着一个座位的靠背,不为所动。这时,瘸腿男人前面的一位中年妇女站了起来:“你坐我这里吧。”她边说边捂着鼻子往后走,来到了我的身边,看到我这有个空位,就说:“我坐这里好吗?我晕车晕得厉害。”我笑着点了点头。
车子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又上来一对老年夫妇,男老汉微胖,女老汉清瘦。由于没有座位,加之车子颠簸的厉害,这对老年夫妇站立不稳,就相拥着坐在了公交车的过道里。刚才晕车晕得厉害的那位中年妇女又站起来,把她的座位让给了那位清瘦的老太太,老太太不住地说:“谢谢!谢谢!”
这时,我后面的一位老人也站了起来,他坚持让那个微胖的男老汉坐他的座位。我一面注视着这位让座的老人---他个子不高但精神矍铄,身体瘦弱却体魄矫健,他紧紧地抓住车上的扶手,我一面聆听着两位老人的对话:
“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给我让座,真是不好意思!”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看上去,你的身子骨没我结实。”
“你在哪里下车?”
“不远,就在前面。”
“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虚岁八十。”
“哎呦,那还是你坐吧,我比你小!”
“不用,你坐你坐。我站着才不腰疼,喜欢站着。”
......
这位“虚岁八十”的老人,顿时成了一车人的“焦点”,人们都向他投去了敬仰的目光。而他所说的“不远,就在前面”其实是在撒谎,原来他是坐公交进城,然后倒车去十堰,再从十堰坐火车赴天津,是奔那里喝重孙“满月酒”的。到了竹山公交站,老人才面带微笑地下了车。而那位晕车晕得厉害的中年妇女,在县人民医院门前下车时,已经面如土色,看上去就像大病了一场。她是去为生病住院的儿媳陪床的。
我坐这趟公交已经过去好多天了,但车上那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给我让座,我给那瘸腿的中年男人让座,那晕车晕得厉害的中年妇女给那清瘦的老太太让座,还有那“虚岁八十”的老大爷给跟他年龄相当的老人让座,等等,至今还闪现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拥挤、缓慢、嘈杂、低素质.......”是我对公交车一贯的印象,然而那天发生在公交车上的“让座”,却以其“平凡、真实、感人”的事实,让我彻底颠覆了对这种代步工具的认识。透过这个故事,使我感受到了公交车上的温暖,感受到了人们素质的提高,感受到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我坚信,只要我们所有的人都能把这种“尊老扶弱、互帮互助”的精神发扬光大下去,竹山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