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小城长大了,小城变美了
发布时间: 2019-04-25 09:27 来源: 编辑:陈兴云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小城长大了,小城变美了
谢心红
竹山,是一座小城,确切地说,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山城。但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洗礼,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它早就脱胎换骨,旧貌变新颜了。
我是1984年来这座小城定居的。那时候,小城的确是“小”。南北东西几条街都很短,吃过晚饭后出去散步,稍不留神就走到了城的尽头。
记忆里,小城是灰色的,灰色的小城缺少色彩,正如那时人们穿的衣服,几乎就灰、蓝两种颜色---小城的街道是灰色的,街道两边的房子是灰色的,乃至人们的生活,也是灰色的。
小城的开创性建设,应该是从修建纵横大道开始的。紧接着,小城的人渐渐多起来,汽车、小轿车也渐渐多起来,四面八方的本地人和五湖四海的外地人都涌向这里。小城的通道建设,逐渐加宽加多加密了,也有了红绿灯,时不时还实行交通管制。新老居民不再甘于“蜗居”,就像堵河涨潮般从老城区奔涌而出,汇集成一片片、一处处新的小区,于是,一栋栋高楼便拔地而起,城区面积飞速拓展,比过去扩大了好几倍,如今,小城才真正有了城市的模样!
说实话,我现在是真正爱上这座小城了。它不但有山有水、四季分明,而且干净整洁、政通人和。春日里,居民有充足的时间去野外,用不着乘车,只需徒步十几分钟,公路两侧就是广袤田野,不远处就是绿水青山。或挖点野菜,或摘点槐花,或掰点竹笋,就把浓郁的春气带回了家里。
小城的生活节奏不像大城市那么快,也不像乡村那么慢。离单位都只拃把远,上下班全当是散步了。八小时之内自然是很忙碌的,工作之余,居民就有了充裕的消遣时间 。节假日,女人们搭伴逛街,进时装店,泡美容厅,一消磨就是一天,她们管这叫享受生活,因而活得很滋润。但享受归享受,日子还是要过的,进入菜市场的多半都是女人,她们大包小裹地往家赶,喜欢吃米儿懒豆腐,喜欢吃和渣面面饭,喜欢吃酸辣椒烧仔鸡,喜欢吃土豆炖腊肉......
小城的夜色就更加浪漫迷人了。夕阳西下,夜色朦胧,大街小巷的灯光渐渐亮起来,高楼大厦上也次第出现了红的、绿的、黄的霓虹,把装饰一新的立面墙体点缀得轮廓分明,姹紫嫣红。
进入纵横大道,使人眼花缭乱。这里少了许多白日的喧嚣,偶然间,有大小车辆驶过。有几对恋人站在人行道旁的小叶樟下,时而牵着手,时而说着悄悄话,一旁经过的路人见怪不怪。倘若你时不时地碰到熟人,彼此间会点头示意,或相视一笑,这时各自心中都会达成一种默契,就是不想打扰对这美好夜晚的享受。
堵河两岸在LED装饰灯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妩媚绚丽,宁静的河面在灯光余晖映衬下,成了一匹风情万种的七彩锦缎,又像是科幻片中的天外世界。缓缓流动的堵河水,折射出多彩梦幻的倒影,让人流连忘返。
一桥、二桥、三桥,还有圣心桥,是连接南北两个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日落黄昏时,站在桥头,沐浴着柔和的风儿,看西方落日斜阳,看远处青山如黛,看桥上人来车往,看桥下水鸟嬉戏,看岸边钓友垂钓,让人惬意无比。
桥的两端,有堵河、女娲、秦巴艺术中心等几个广场,辛苦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带着不同的兴致来到这里,有谈天说地的,有耍拳弄剑的、有吹拉弹唱的、有闲庭信步的。最惹人的自然还是那一群群伴着音乐翩翩起舞的人们,他们中的多数是中老年人,身着各式服装,似扭似舞,伴着或急或缓的音乐节奏,动作娴熟而舒展。还有小朋友们踩着各式两轮滑板在其中穿梭鱼游,银铃般的欢笑声是那样活泼可爱。老年人则在广场四周动动腰肢,活络筋骨,自娱其乐,放宽心情。草坪上还坐着或站着一些人,他们在享受这里宜人的气氛,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
回想起来,在我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去外地工作的机会。但考虑到小城有我的父母,有我的事业,有我脚下的这片热土,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现在看来,没有离弃是对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每座城市都有它的节奏。我习惯了这座小城的日出日落,习惯了夜幕下惬意的自由行走。于它,我不敢奢求更多,时光流水,愿不改岁月静好,这已然足够。
有人说,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如果能在对的城遇见对的人,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生。也许,竹山这座小城就是我对的地方,让我钟爱一生的城市。蓦然回首,感谢这种选择,不是我选择了它,而是它选择了我。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