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动态
典藏竹山之历史篇:博物馆里看竹山
发布时间: 2018-05-03 09:47 来源: 编辑:贺荣靖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袁 斌
  这是一把真正的古刀,一尺来长,五六公分宽,灰白色的刀身,夹杂着黄褐色条纹和云团状黑斑块,通体质雅腴润;刀柄上有孔,很规则的圆形的孔,一边略阔,一边略狭;刀是双面斜弧刃的样式,刀锋处晶莹透亮,显然极薄极锋利——这把刀的生产日期距今约一万年,“生产厂家”是居住在堵河岸边的人类,生产地点应该在霍山附近,因为刀是在我县著名的“霍山遗址”发掘的。而且这把刀永不生锈,因为它是用石头磨制而成的,是一把相当精致的石刀。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李强补充说,石材玉化程度很高,有些专家也称它为玉刀,这是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3月20日下午,我来到县博物馆里,意图从实物中管窥竹山的文明脉络。博物馆陈列有序,我们自然从石器时代开始看,刮削器、砍砸器、石斧、石镞等等很是不少,据了解,堵河两岸有大量的旧石器和新石器的古文化遗址,如柿湾遗址、小漩遗址、北坝窑厂遗址等等,证明至少在3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生不息。李强介绍说,文化遗址的发掘有许多偶然因素,比如霍山遗址,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霍山中学的学生在这里栽篮球架时挖出一大堆“雷楔子”,也就是民间传说天上打雷后“楔”进地里的石块,后来清理出各种石器50多件,玉刀即是其中的一件。
  在青铜器的展厅里,有一件器形较大的甬钟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在柳林乡老码头发现的西汉铜甬钟。李强介绍说,当时甬钟内附有不少铜钱,现在钟壁内仍粘连着一些铜钱。我对甬铜感兴趣,是因为在古文字中,“庸”字通“用”字,又通“甬”字,都有大钟的意思,《毛传》里说:“大钟曰庸。”庸国以“庸”为名,充满了对青铜文化的自豪。但这件甬钟是西汉时期的,相较于未收入博物馆的“庸公戈”和“庸国剑”,年代晚了许多。而“庸公戈”上有铭文,不仅确证了庸国历史之悠久,也佐证了青铜文化之灿烂。博物馆里的青铜器还有剑、壶、鼎、耳杯、勺子、钱币等器物,大多来自城关镇胡家坡的墓葬发掘。
  令人费解的是,胡家坡居然出土了8枚战国铜砝码。据介绍,如果没有缺失,这组砝码可能总重为4两(60克),可以称量最轻1铢、最重4两的金币。砝码的出土,可见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我们很难想象,在当时的城关镇,是谁拥有和使用这一套砝码?胡家坡还同时出土了一条西汉金带板,造型精美、制作精良,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金带板肯定与当时被流放到竹山的一些人物有关,但会是什么人使用这金带板呢?从铜砝码到金带板,说明当时黄金的使用还是比较普遍的,我们可以想见,城关城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必然是相对发达的地方。
  胡家坡还出土了9块西汉时期的绿松石坯料,表明竹山人很早就认识到绿松石的价值,并且开发和利用绿松石。竹山有女娲补天的传说,还传说女娲补天炼制的五彩石散落人间,即是绿松石。看到旁边陈列的东汉时期的玉璧,我与李强谈笑,不知道那著名的和氏璧是不是用绿松石制成的,李强直接绕开了这个问题说,是不是用绿松石制成的不好说,但样式应该和东汉的玉璧差不多。
  再往后看,还有唐宋明清时期的各种瓷器。据介绍,这里有很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破四旧”时没收而来的,真正出土的并不多。我以为,无论是唐朝的窖变,还是明朝的清花,以及其它比较精美的瓷器,这些东西应该不是竹山生产的,虽然可以了解竹山县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但也珍贵不到哪里去,倒是两件不怎么起眼的陶器,很值得玩味。一件是东汉陶釜灶,一件是明朝的泥质灰陶楼,带有伊期兰的风格,两件陶器都不大,简直是个摆设——确实是摆设,李强说,这两件陶器都是冥器,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
  据了解,县博物馆共有各类文物14562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56件,但有些门类还没有健全,比如石雕,竹山不仅有美仑美奂的古建筑,还有大量雕刻精美的石造像,人物、动物、花卉等,还有许多反映竹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书法、绘画、剪纸艺术的实物未能收录并陈列,让人略略有些遗憾。
  一个博物馆是难以容纳源远流长的堵河文明的,但在博物馆里静静地走上一遭,亲眼看一看堵河先民的伟大创造,无疑是一次文明的浸染,一次心灵的洗礼,堵河文明从远古煌煌而来,必将烛照竹山新的文明轨迹。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