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秦古镇小河村党支部一班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发展、把机遇,抓产业、强实力,抓稳定、促和谐,走出了一条“养殖大村、矿业强村、和谐安村”的科学发展之路。2012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015万元,人平纯收入7285元,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一、“书记抓与抓书记”激活农村党建。建立“书记抓与抓书记”管党责任机制,发挥书记“领头雁”作用。在村支部中深入开展“不抓党建工作的书记是失职的书记,不抓党建工作的支部是不尽责的支部,不做党建工作的党员是不合格的党员”的大讨论,响亮提出:“书记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对支部书记实行党员评议制度,对支部党员实行群众评议制度,把支部委员工作好坏的评价权交给党员和群众,进而形成了“村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责任,支部委员承担直接责任,党员干部落实具体责任”的管党责任机制。这一机制,不仅强化了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意识,而且激活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近两年以来,该村在农村党员中实行“四诺四评”管理办法,即对农民党员实行自我承诺、组织审诺、公开履诺、定期评诺和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支委点评,激励全村党员积极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小河村农民党员蒋余宽自我感叹道:“无职党员设了岗,好像锄头开了光;群众事情有人帮,自己脸上还有光”。与此同时,该村全面推进基层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累计投入30余万元,新建了“五务合一”的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完善了规范适用的办公活动阵地。村“两委”紧贴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先后举办“农民运动会”2场次,举行“唱红歌大赛”3场次,激发了农民群众歌唱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满腔豪情。
二、“积分管理”打造一流队伍。针对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问题,村党支部班子带头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为服务提供方便、为社会构建和谐、为发展搭建平台”,切实加强支部党员学习培训,实行“积分管理”,即:对党员学习实行百分积分量化,坚持按月、分季、分次建档登记累加,年终进行通报;对积分较高的党员,分别申报上级党组织表彰、奖励或支部自行表彰奖励;对积分稍差的党员,给予通报批评、书面检查;对积分落后的党员,限期“补课”、责令“下课”,激发了支部委员和全体党员学习热情,形成了“日理‘政事’、夜学理论”的良好风气,培养了一批眼光长、专业技能长,思路宽、文化知识宽,素质高、思想觉悟高的“潜力股”村级队伍和村级“土专家”、“田秀才”,全村100%的支部委员和90%以上的党员基本掌握了“三机”技能(基本会操作计算机、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播放机和投影仪播放机)。
三、“党员联带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用政绩说话、靠制度管人,探索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路子。针对支部党员工作不实、业绩不好评定,在全村总结推行了“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法,即全村所有党员,每人每年为群众做10件好事实事。为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一是推行“五事制”(党员问事制,群众说事制,集中议事制,及时办事制,定期评事制),对党员问事不深入、群众说事不到场、集中议事不民主、及时办事不果断、定期评事不合格的给予“通报”。二是按照地缘相近的原则,组建了4个“党员联络群众小组”,由管片党员负责,片内党员配合,“党员联络群众小组”,一月一例会,互查互评,总结交流,平衡发展。两年来,全村党员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30多件次,促进了党员转作风,百姓正民风,农村树新风。
四、“十星创建”构建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全村深入开展“十星级党员”、“十星级农户”评选,着力构建和谐小河。一是着力规范社会秩序。用“村规民约”规范约束群众行为,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着力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坚持村民事,村民提,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干,民主决策化解了群众怨气,凝聚了民众力量。三是着力查除安定隐患。建立治安巡逻队,负责村内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排调,防控有效,稳定有力。四是着力遏制群众上访。健全“治调”组织,强化“三权四责”。遏制“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根治了“走南闯北不理你,吃喝拉撒不求你,出了问题要找你,解决不了就骂你”的“顽疾”。五是着力保障群众权益。选派公道正派的村民担任监察员,实行民主监督,解决村务暗箱操作和群众监督无力。通过“十星”评选活动,全村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邪教活动、无群体事件、无集体上访、无非正常上访的“五无”目标,呈现了“党员下访多了,群众上访少了;干部作风正了,群众心气顺了,干部群众一条心了,社会和谐万事兴了”。
五、“一大一强”引领科学发展。紧扣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解放思想,咬定“养殖大村、矿业强村”目标,奋力建设新农村。三年以来,村支部克服资金短缺和劳力不足的困难,坚持春夏秋冬四季带领群众培植养殖等主导产业,新建养殖场12个,养殖规模位居全镇第一,年养殖收入达1100万元。以“树九天揽月守矿气,立精卫填海创业志”顽强拼搏精神和战无不胜决心,坚持“5+2、白+黑”工作法,全力服务全县绿松石矿洞关停统一进城入园发展的规划,想千方、设百计动员组织矿山从业人员进城入园发展或第二次转行创业。3年来,多方组织筹措600多万元,新修通村水泥路14公里,使98%的农民吃上安全自来水,95%农户拥有电话手机,99%的农民看上清晰电视,走黄泥路、住鸡鸭院、蹲脏厕所、吃露天水、守黑房子的五大民生问题得到很好解决。2012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015万元,人平纯收入元7825元,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分别增长107.3%、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