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王慎兵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能力,简化新农合结算程序,适应当今新农合事业的不断发展, 2010年我县首先在擂鼓镇开展新农合磁卡管理试点工作。目前,擂鼓镇磁卡已发放到位,参合农民全部持卡就医,磁卡管理在全镇正式运行。为便于全县新农合磁卡管理的整体推进,现将新农合磁卡试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擂鼓镇新农合磁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擂鼓镇于2010年元月份启动新农合磁卡管理试点工作,县合管办在第一时间安装了由武汉蓝星软件公司研发的卡管理系统,在元月份完成了磁卡制卡工作。及时督促安装了擂鼓卫生院及护架分院、11家村级医疗机构新农合信息系统客户端,构建了完善的新农合磁卡应用平台。擂鼓镇合管办积极核对基础参合信息,克服因补征合作医疗个人基金不利于信息核对带来的困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基础参合信息核对工作。擂鼓卫生院和合管办积极协调,通过政府组织、医疗机构深入各村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督促参合农民换发医疗卡。截止2010年6月份,已发放磁卡7000余户,参合农民有4500人次在擂鼓镇持卡享受门诊、住院核销40余万元。在使用中,共发现3张磁卡在读卡过程中出现读取基础信息错误情况,通过重新写卡方式得到解决。
二、擂鼓镇新农合磁卡试点工作的实践结果
通过擂鼓镇新农合磁卡试点工作,县合管办积极参与实践,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过程跟踪、运行监控、质量评估,对推行新农合磁卡管理的必要性、发挥新农合磁卡管理独有的优势及运行中的不足有了充分的认识,试点工作的实践性为今后新农合磁卡在我县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推行磁卡管理,节约了成本,简化了工作流程。
本次擂鼓试点工作中,共制作磁卡8000张,通过在卡信息系统统一写卡的方式,一次性完成当年度参合农户的写卡过程,写卡总花费时间仅用了两个小时。而往年制作医疗本,再在医疗本上加盖年检公章,仅这一项就需要很大的人力投入,花费很长的时间,同时医疗本的成本不低于磁卡成本,纸质医疗本容易变质毁损,且页数有限,使用年限不如磁卡,损毁、更换的成本远大于磁卡管理。
推行磁卡管理,简化了续合手续。在往年续合时,合作医疗基金征缴期间,因参合人员情况变动需要修改基本信息,在基金征收过程中,需要收回医疗本认真填写变动情况。在擂鼓推行磁卡工作中,新农合经办机构只需把收集上来的参合人员的变更信息在合作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变更,参合人员信息情况均写在卡中,省去了手工在医疗本变更信息这项工作的繁锁。同时,使用磁卡管理,所有卡号均储存在新农合信息系统里,是否给参合农民发卡可清楚反应,避免了以前使用医疗证时重复发放证件的情况存在。
推行磁卡管理,简化了就诊流程,提高了系统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用医疗本时,医疗机构需要在医疗本上做好详细登记就诊情况,擂鼓镇在使用磁卡管理后,参合农民持卡就诊时可通过刷卡调入参合人员信息,避免了因手工录入产生的错误、延误病人就诊时间,更加方便了参合农民就诊。
(二)推行磁卡管理,提高了质量,保证了信息准确。
以前,使用合作医疗本,无法保证未联网用户就诊情况的准确性,要保证尽量少出现错误,医疗机构就诊信息均先在医疗本上登记,在月底报财时才录入新农合信息系统,一是增加了工作量,二是因登记不详细、不清楚或漏登等因素,多补、少补等错账情况时有发生。擂鼓镇推行磁卡后,只有在安装有合作医疗读卡系统的定点医疗机构,参合患者方可刷卡进入该户家庭信息系统,享受合作医疗政策,因业务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载,保证了业务信息的准确性,医疗机构不再有给参合农户报销错误的情况发生。实现微机联网刷卡管理体现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电子信息化管理的真正意义。
(三)推行磁卡管理,发挥了优势,遏制了违规行为。
新农合门诊统筹推行后,完全依靠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不能保证医疗机构业务操作人员素质,为农户提供方便骗取新农合补偿金的行为很难得到遏制。一是部分医疗机构为了拉拢病源,采用一人就诊,多人核销方式以减少病人自负金额,骗取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二是部分医疗机构利用农民就诊时得到的医疗证号或从其他渠道获取合作医疗证号,录入证号套取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基金。而监管时一是参合农民受益,会保护医疗机构和自身,二是基层涉及面广,调查难度大,不利于经办机构监管,合作医疗基金风险增大。
擂鼓镇在推行磁卡管理工作后,从根本上堵住了参合人员或医疗机构恶意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路径。一是通过卡的多重身份认证,遏制了冒名就医现象。农户持卡就医,磁卡通过新农合信息系统记录了每户家庭人员的基本信息,这种多重识别系统医疗卡无法被别人冒用。而在刷卡的同时,信息系统记录了每位患者的医疗证号,查询时只要调出这个医疗证号就可以完全了解病人的全部就诊信息,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种监管模式可有效遏制医务人员为农户提供方便骗取补偿金的问题。二是通过卡管理系统强大功能,监督管理并行。推行磁卡管理后,不论是门诊、住院、门诊慢性病,只有持卡人就诊时凭借磁卡,才能读取持卡人基础信息,医疗机构在新农合信息系统里的录入合作医疗证号功能无法使用,就诊必须刷卡,堵住了医疗机构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路径。同时,患者就诊得到补偿后,数据及时上传到管理中心进行校对、审核,无误后以备核发。新农合经办机构可以通过新农合信息系统对定点医疗机构实时监督,监管并行。
推行新农合磁卡管理对新农合制度的健康运行有独有的优势,同时也是必要的,但在擂鼓镇新农合磁卡试点工作中,也突现出了新农合磁卡管理的不足。一是使用新农合医疗磁卡对网络运行质量的要求很高。试点工作推行之初,部分医疗机构基础网络尚未覆盖,致使该定点无法适时刷卡就诊,而只要有一家医疗机构不能适时上传数据,将导致该镇所有定点仍需手工登记就诊信息,工作量无法减轻。针对这一问题,部分医疗机构采取3G无线上网方式接入新农合信息系统,但上网费用贵,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困难。因此,网络质量差是制约新农合磁卡管理推进的巨大阻力。二是新农合磁卡身份认证的作用还不明显。推行磁卡就诊的参合农民仍需携带户口薄、身份证和基金缴费票据等就诊。为更精确的核实就诊人身份,新农合磁卡需实行照片核实身份功能,由于参合对象出生死亡等变化大,所以短时间内无法真正实现新农合磁卡“一卡通”功能。
三、全面推行新农合磁卡工作的思路
擂鼓镇新农合磁卡管理试点工作的成功为全县新农合磁卡推行奠定了基础,总结了经验。用合作医疗卡取代原有的医疗本利大于弊,更便于管理,特别是在推行门诊统筹工作后,规范村级定点机构服务行为,磁卡管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便于新农合磁卡工作全面推进,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以下思路:
(一)磁卡推行的可行性
一是网络基础已基本满足需求。我县共17家乡镇卫生院、7个社区服务中心(分院)、246家村卫生室(所)纳入定点医疗机构。目前,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分院)全部通过ADSL拔号上因特网连接新农合信息系统,同时村级医疗机构已有83家通过此方式连接,100家通过3G无线上网方式连接新农合信息系统,网络覆盖面已达到77%。尚有部分未连接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医疗机构一部分网络已覆盖,一部分因村级业务人员年纪因素,无法适应计算机管理,另有一部分网络正在建设中,全县医疗机构基本上已具备网络畅通的基础前提。
二是软件操作平台成熟,操作方便。各县市新农合磁卡的正常使用和擂鼓镇新农合磁卡试点工作的成功,验证了新农合信息系统和卡管理系统已完全成熟。卡管理系统操作简便,通俗易懂,可供全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正常使用。
三是更换新农合磁卡是业务工作的迫切需求。通过近五年的运行,我县原来使用的合作医疗本部分已变质毁损,同时医疗本上业务登记按原先设计五年的有效期现已无法填写,全县更换医疗本工作迫在眉睫。
(二)全面推行新农合磁卡需要把握的重要环节
一是网络信息畅通是新农合磁卡推进的前提。新农合信息系统是省卫生厅指定武汉蓝星软件公司研发的全省统一的新农合管理应用平台,卡管理系统附属于新农合信息系统之中,信息系统由省信息应用平台、县级数据中心和各客户端用户组成,只有在网络畅通情况下才能正常使用软件。没有网络无法读取磁卡信息,更谈不上磁卡管理。因此着力解决好不通网络的行政村网络畅通问题也尤为重要。
二是参合基础信息准确是新农合磁卡推进的关键。发卡过程中重户、分户、窜户、漏人、新增户、户主更换、户主死亡等情况在信息核对时没更改、核对准确的将直接导致制卡差错及发卡困难。协调配合规范基金征收便于基础参合信息核对显得至关重要。要确保信息核对准确,乡镇合管办必须在基金征收前积极协调,拿出最利于基金征收和信息核对的方案,给基金征收部门当好参谋以便于基金征收完成后核对参合信息。通过试点工作,建议基金征收前,将各村信息打印成册交予各村负责合作医疗的村干部,作为基金征收时的底册依据及笔记,合管办在基金征收完毕后结合各村征收时使用底册和合作医疗基金征收票据,核对信息并入库。
三是各级领导重视、多方协作配合是新农合磁卡推进的保障。我县参合人口38万人,10万余户。在全县推行新农合磁卡管理,从卡的预算、设计、制作、写卡、发放,新农合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核对工作中,工作量都相当大。在发卡过程中,为了保证磁卡及时发放到参合农户手中,单凭合管办工作人员短期内无法实现。新农合经办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磁卡管理制度,积极与政府、财政、电信、村民委员会、医疗机构等部门协调,为新农合磁卡管理工作推进打好基础。各乡镇合管办在基金征收时为政府当好参谋,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多方协作,以促进磁卡在短期内发放到位,找出便于信息核对的捷径,做好信息核对工作,加强与医院的沟通,征求院方支持,及时发现磁卡管理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要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尽量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确保全县新农合磁卡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