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听巷议,话作风”杂谈:应景文章要不得
发布时间: 2013-06-2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今日竹山网消息 “开始和颜悦色,一直劝我住院,说是反正有合作医疗可以报销。考虑到家里有事不打算住院,医生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转弯,把我晾到一边接诊后面的病人……”近日,一亲戚愤懑地说起他在某医院就诊的遭遇,“前段时间还公开承诺‘恪守医德,文明行医’,可这是转的哪门子作风呢?” 
  这位亲戚的遭遇并非个案,相信平素很多人也经历过,只不过都“见怪不怪”而已。可是,亲戚竟然天真地想当然——搞行评,承诺了,就应该怎么说怎么做。说实话,每当开展行评活动,被评议部门便竞相通过各渠道大张旗鼓地“晒”出“转作风宣言”,一项项“说得比唱得还好听”的承诺,的确让群众对部门作风的真转变寄予了相当的期待。 
  然而,某些单位的公开承诺,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是“只望浮云过,不见甘霖落”,好比一阵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异化成了形式主义的代名词。这种“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所谓承诺,只不过是应景之辞,是万万不可当真的。一是形式主义作怪。层层承诺保证,虽老生常谈,却乐此不疲,因为这也是一项“工作”。年年如此,岁岁重复,逢场做戏而已。二是对上好交代。如果上面来检查行评情况,便可拿出一大堆书面材料,证明很重视这项工作,响应了号召,采取了措施,至于效果大多是无从检查的。三是对外树“形象”。 把承诺视为装点门面的花儿、粉饰太平的遮羞布,尽管实际效果微乎其微,但毕竟有“规定动作”,说明行风建设抓得“有声有色”,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  
  众所周知,承诺只是一种姿态表白,践行承诺——实际执行效果才是服务于民、取信于民的关键和承诺的魅力所在。不论是单位还是“一把手”个人,不仅要敢于承诺,敢“晒”承诺,更要重视践诺。承而不诺,应景作秀,就会失信于民,在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同时,亦会降低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承诺”诚可贵,“践诺”价更高。不仅要“晒承诺”,更要善待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承诺,把承诺当成一种倒逼压力,主动把自己置于千万双眼睛之下,把群众监督当做工作动力,对照承诺内容一项一项地抓落实、抓执行,在述诺、评诺、问责上动真来硬。如此言必信、行必果,转变作风才不会流于形式,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综合满意度才会大幅提升。(品雨夕)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