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又是一年春风 畅,又是一个扶贫帮困的关键时节。随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的召开,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扶贫工作队纷纷进村入户,掀起了新一轮扶贫帮困的热潮。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实现共同富裕,是每个有良知人的本性需要,更是各级党员干部的本分。 与城镇比起来,广大农村基础差,经济发展不够,相当一部分群从迫切需要机关干部携手帮扶,共谋发展,因此,扶贫帮困下农村,千万别忘了带上一片真情。
带着感情下农村,要坚决屏弃任何形式的“做秀”活动。决不需要坐着小车到农村、吃顿饭就抹嘴走人的“点卯式”扶贫干部,更不需要不深入调查研究,就插着腰、打着哈哈、乱发指示的“甩手子”工作队员,这些人,说到底是没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说到底是缺乏与群众平等而朴素的情感。他们的扶贫最多只不过做做样子,钉钉牌子,出出 镜头,写好总结,花拳绣腿而已,这类扶贫,群众不卖账,领导不满意,自己良心更应受遣责,早晚也要遭人唾弃的。
带着感情下农村,就得真正做到把根扎在基层,把心与基层群众紧紧贴在一起。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沉下心来选准发展的突破口,找准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若,从小事抓起,从实事做起,做几什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好事、实事,与人民农民建立起的血浓于水的真情实感,惟有如此,才能不辜党和人民重托。
汉代文学家贾谊说:“德莫高于博爱人,政莫高于博利人。”扶贫帮困是一项伟大而高尚的事业。一年之计在于春,每位扶贫干部要凭着对群众的一颗热心,一片真情,珍惜大好春光,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扎实工作,为建设和谐文明的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