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审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改造学说,主张自觉能动的实践。深刻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科学把握其精神实质,是自觉树立起科学人生观的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的延生标志着科学人生观的问世
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这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对人生这一基本问题的探索中,引出了有关人生的一系列概念,如人的本质、人性、人格、人生、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围绕着人生的基本问题,对上述概念作出种种不同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用科学世界观的武器,第一次科学回答了人生的基本问题,解决了长期争论的一系列人生一课题,重点提出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大命题,并指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马克思根据不同世界观对人生的指导,划分出三种不同性质的人生观,即剥削阶级人生观、无产阶级人生观和小生产者人生观。要想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必须首先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在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哲学问题的广泛研究,以扬弃的方法,实现了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决裂,把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它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原及事物发展规律问题,即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意识的能动性,以及决定事物的性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来研究人类历史,创立了全新的唯物史观,科学回答了人类历史的一系列问题,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结论。我们只有真正认识了以上两点,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的思想才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看事物才会客观,我们才能站在世界和历史的高度看待问题,看待人生,使我们的主观世界自觉服从客观世界和历史,把自身同世界和人类统一起来,从而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科学人生观的问世。
二、科学人生观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受世界观的指导和支配,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的应用。但是,它又与世界观相对独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批评了把“生物属性”、“需要”、“自私”等视为人的本质的观点,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提示出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指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社会塑造性。同时,提出了作为人的本质的一般现实性体现——人性、人格的概念。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一般特性,马克思有时把它与人的本质通用,这里主要指与动物性相区别的概念,关键是理智与道德。人格是做人的规格、标准,人格是对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精神品质、社会权利义务等方面的概括和评定。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和阶层做人的准则不同,在思想、行为和法定权利义务的判断标准上必然不同,所以人格的标准也不一样。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反映社会进步和正义的人格才是优化了的人格。二是人生概念问题。马克思在科学的回答了人的社会本质的同时,又科学的回答了人在其全部生命过程中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从而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完整的人生概念,揭示了人生的本质内容。马克思指出,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中,要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所以,必须通过生产劳动和其它实践活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并在这种过程中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人生就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认识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历程。三是人生目标问题。这是人生观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具体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等人及人生的深层次问题,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内容。人生目的是指人活着为了什么,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所以,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是统一的。人生目的的确定,不仅受主观世界的支配,而且受客观世界尤其是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同社会和社会地位的人的人生目的不同。一个伟大人生目的的确立,必须借助先进的科学知识,尤其是社会科学知识,达到科学认识社会规律之后才能实现。人生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和生活形象化构想,是对人生目的的归宿予以具体化、形象化的构画,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一旦在大脑中定型,就成为坚定的信念。人生态度,是指人在实现目的和理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和精神状态。人生目的、人生理想是研究人生做什么的问题,人生态度是研究人生之路怎么走,怎么做人的问题。有消极的、积极的、悲观的、乐观的等种种人生态度,积极中又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乐观中又有盲目乐观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之分等等。马克思主义所赞赏的是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即人生的意义,他要解决的是人活在世界上到底有多大的意义(价值),如何来衡量他的意义(价值)。人生价值是人生的集中体现,是对人生的高度概括,它和人生目的相统一,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要搞懂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价值这个概念。价值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种实际用途和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一种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东西的本身,而在于东西与人的关系,离开了人,东西的价值就不存在了。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其价值主要是指它的存在和活动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他人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孤立的个人是无所谓价值的。正是在这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中才产生了人生价值问题。马克思指出,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为人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是个人需要从他人和社会得到尊重和满足,为人的自我价值。对这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集体主义和利己主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三、集体主义,科学人生观的原则
根据人生观理论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共同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大众的利益,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是以对社会和人类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可见无产阶级人生目的和价值的熔点就是一个——集体。
所以集体主义是科学人生观的原则,也是科学人生观的核心、精髓。
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第一个对集体主义人生观予以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然而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能动作用。无产阶级在生产斗争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集体力量的伟大,认识到只有整个集体、整个阶级的团结,才能取得事业的发展和革命的成功;只有整个阶级的解放,才能解放个人;只有解放整个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的阶级。集体主义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重要内容。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先导毛泽东等,正是把这一原则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想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一大活的灵魂——群众路线。集体观念、群众意识、群体努力,才使中国的革命及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理论宝库,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说到底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两条:第一,马克思主义揭示规律的目的在于实践,主张并寻求最大程度地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二,主张和寻求人与人的平等,财富共享,以及创造更多的财富,进一步实现新的共享。而这两条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第二条,即为多数人、为人类。集体是一个由多数人到全人类的科学概念,所以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从实践意义上来看,就是集体主义,它就是要彻底实现集体主义价值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又是通过人们有目的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所以,人类历史规律的客观又恰恰体现着人类意识的存在性,历史主体活动的存在性和规律性。即历史客观必然性通过历史主体选择性来实现。追求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人们通过革命的手段,一次次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每一个新社会制度的建立都较前一个社会制度进步得多。只要人们追求公正、合理、平等的愿望没有实现,斗争就会永远继续下去。
因此,一个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一定能够实现。所以,我们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学说,把自身早日溶入人类进步事业中。
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发展而得到实现的。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个人与集体的发展关系是统一的。一个良好的发展中的集体,给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个人品质不断优化,能力不断增强,事业不断发展,同时,个人的敬业和创造,必然推动集体的大发展,集体发展了,又给个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另外,在社会实践中,有很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只有依靠集体,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质大于部分质之和。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只有我们暂时牺牲个人利益,使集体健康发展,我们的长远利益将从集体发展中得到更好更大的实现。如果我们都以个人利益排挤集体利益,集体会逐步弱化,使个人的长足发展难以实现,最终成为个人发展的桎梏。我们常说大气候决定小气候就是这个道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人是社会性的,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实现和证实人生的价值,衡量自己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活法,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影响和人生意义。凡能实现和拥有一个伟大人生的人,首先都心中拥有他人、拥有集体、拥有世界和人类。马克思在中学毕业作文中就提出为人类而工作的观点,毛泽东青年时就主张舍小家为大家,周恩来青少年时就倡导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伟人如此,历史如此,现实和平凡的伟大亦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大凡事业成功、获得民众称道的人,都是心中装有他人、装有集体、装有祖国和人民的人。集体主义是实现个人伟大人生的基石。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又都能成为伟大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让我们的人生与时代共光辉。(作者系县扶贫办副主任 杜余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