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调研要树新风察实情
发布时间: 2013-08-1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现实调研工作中,个别干部抱着“随便捣腾”的心态交差完事,还有的宁当“井底之蛙”,就近避远、就富避穷的“回避问题”,更有干部打着调查的幌子“浮光掠影”,只为在报刊杂志上出个名、露个脸。类此种种的调研顽疾,与我们党实事求是的精神背道而驰,让研究问题走进“误区”,使调查实情走形变味。
  调研作为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拥有深厚的历史氛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以来在各项事业发展中都起到了非凡作用。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因此,调研工作绝不能“随波逐流”,而要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科学有效的渐次展开。
  行动态度上要躬下身、扎住根,乐与基层一线“面对面”。调研的态度决定了其质量的高低,也显示了一个作风问题。俗话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抱守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的心态,守在机关“闭门造车”,结果只能是“出门不合辙”,往往导致情况不清、而草率收场。只有树立求真务实的心态,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的行动,与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才能全面了解掌握社情民意,为进一步撰写报告打牢坚实的地基。
  课题方向上要解新难、走新路,勇做新时代的“排头兵”。调研课题的思考确定,要具有目的性和前瞻性,否则就成了走过场、过家家的形式主义。社会转型期,新情况、新课题层出不穷,老问题、老矛盾有新变化,新经验、新创造的火花闪现。因此,调研课题的选择确定,不能像“盲人摸象”般主观臆断,而要保持“赶考”状态,通过调研来破解新时期的新难题,从而指导工作走出与时俱进的新路子,帮助我们克服刻舟求剑的旧“圈圈”,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直面和回应干部群众的关切和心声。
  形式对象上要多层次、求实效,善察实际情况的“真面目”。调研对象的选取关乎到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要有“规定路线”,还可以有随机应变的“自选动作”。在调研形式上,摒弃“坐着车子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的弄虚作假和官僚主义,而是脚踏实地地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专家学者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假大空的牢笼,撰写出有内容、有见解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县委党校 许涛)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