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奎
年初以来,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养猪利润大幅度缩水,养殖户们不得不再次直面周期性的大风大浪。现在,市场上生猪价格一公斤只有11.6-12元左右,而一头活猪每公斤成本在12元左右,结合猪肉价格估算,饲养一头猪亏损大约60-100元,不知何时见底。结合生猪产业多年来的周期性变化,我们经过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在认真分析生猪产业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从市场、政策、技术创新以及周期性变化规律等各个方面解读当前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2007年以来,在政策的推动下和市场的拉动下,生猪生产快速发展。随着供给不断增加,从2008年5月开始生猪产品价格回落。2009年春节过后,生猪价格下跌加剧,生产收益明显下滑而到2010年9月出现反弹达到历史最高点19-20元/公斤2011年上半年再次出现疲软到2012年7月份开始反弹,去年10月以后达到18-19元/斤,从当前看,下行仍未触底。压力还十分巨大。
一是生猪存栏数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生猪出栏增长较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末,生猪出栏6.18亿头,同比增长7.9%,存栏仍相当于2010年10月消费旺季来临前的水平;一季度出栏2.32亿头,同比增长6.5%。一季度生猪出栏1300.8万头,同比增长7.7%。当前,我国生猪存栏和出栏均处于较高水平,已明显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二是能繁母猪比重偏高,产能过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末,能繁母猪存栏8671万头,同比增长11.4%,比去年年底下降2.3%。目前,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比重在11%左右,高于9%左右的正常水平,特别是在当前控制疫情较好,能繁母猪保持较高繁殖力的情况下,母猪明显偏多。由于仔猪数量增长快,出现供过于求,价格快速下跌。据农业部监测,仔猪价格17.90元/公斤。同近年最高点相比,已持续11周下降,下降幅度为11.6%;另据我们对本市境内调研,10公斤左右的仔猪价格已从2月末的450-500多元降到4月中旬的300-350元左右,并有继续下滑的趋势。这些数据说明能繁母猪产能已明显过剩。
三是生猪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亏损面逐渐扩大。春节消费高峰过后,活猪价格已连续12周下降,下降幅度为24.2%,大常规年份节后降幅水平。由于活猪价格持续下降,而养殖成本变化幅度不大,养殖户亏损逐渐加大,目前购入仔猪的育肥户已出现全面亏损状态,而自繁自养户中仅养殖水平较高的还能略有盈余。四是规模场生产稳中有降,散养户补栏积极性不高。2月我县生猪存栏和出栏比1月分别下降1.8%和6.1%。散养户的生猪存栏和出栏下降幅度均高于规模户。从生猪出栏看,散养户下降3.4%,规模户仅下降0.2%;从生猪出栏看,散养户下降8.2%,规模户下降3.9%:另据我们对21个调查村的养猪户数统计,散养户户数比去年同期下降3.6%,不少散养户春节批量出栏之后没有再补栏
二、供大于求是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当前生猪产品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是周期波动规律所致,归根结底是供大于求造成的。
一是从需求方面看。首先是受市场因素影响、经济发展转型的影响,对猪肉消费量有一定影响,出现内销外销不旺的局面。今年春节后,人们储存肉品比较多,对鲜肉产品销售受到冲击,导致猪肉的消费受到影响。最后是当前正处于猪肉消费淡季所致。
二是从供给方面看。本来目前处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生产过剩期,加之在政策的推动和市场拉动下,生猪生产快速增长,供给持续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当前生猪出栏仍处于较高水平按农业部20个生猪生产省跟踪监测数据测算,3月末,生猪存栏5.61亿头,仍相当于2011年10月消费旺季来临前的水平;能繁母猪比重偏高,占生猪存栏比重在11%左右,高于9%左右的正常水平,仔猪供应已出现过剩;屠宰数量保持较高水平,猪肉供应不足。据商务部对全国大城市规模定点屠宰数据统计,3月屠宰数量为2562.9万头,环比增加24.10%,猪肉供给充足。
从以上可以看出,猪肉、仔猪和活猪供应量保持高位,供给的增长过快,导致生猪产品价格持续下滑。
三、应理性看待生猪价格涨跌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6次明显波动,主要标志是环比增长超过10%;其中,1988年、1994年和2007、2010年4次大波动。价格的环比增长超过50%。价格波动有共同点;一是每当GDP增长速度超过去时9%;其中,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都要经历一次大的高峰期。二是能繁母猪的变动是引起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的重要警示指标。从二元母猪补栏算起,一般经过配种、妊娠到仔猪育肥出栏大约15个月的时间。一般来说,生产波动首先是从能繁母猪的波动开始,生产者通过调整能繁母猪头数来调整产量。历史上,生猪价格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会促进下一年能繁母猪增加0.47个百分点;三是玉米价格与生猪价格涨跌关系密切。饲料费用占猪肉总成本的60%以上,饲料价格涨跌伴随生猪价格起伏。四是生猪饲养的规模化程度提高对波动周期变长和波幅变小起着重要作用。
从上次母猪补栏到现在,已经接近16个月,今年上半年猪价下跌也已在预料之中。所以,养殖户应理性看待生猪价格波动,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引导农户理性补栏,这是生猪生产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的一个关健问题。不能把价格当作养与不养、多养还是少养的唯一风向标;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居民收入的水平提高,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居民对猪肉的需求量仍将断续扩大。因此,要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生猪波动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养猪户可以减少补栏的数量,但不要轻易放弃养猪。而且对于养猪户来说,盲目地全部退出养猪行业,在市场价格恢复后将无法获利。
去年10月生猪价格达到历史高位后,持续回落,据农业部对全国170个集贸市场监测,今年4月,第2周全国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18、11.9、19.2元/斤,同去年最高价格相比分别下降53.6%、40.3%、34.3%、而玉米和豆粕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1%和7%,远低于生猪价格的下降幅度。
最近,饲料原料价格出现反弹,致使大多养殖户已处于亏损状态。建议养殖户:一是时刻关注市场供求变化,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安排生产。特别是在当前生猪供应过剩的情况下应及时调整母猪存栏结构,淘汰产能差的能繁母猪,合理安排配种计划,减少仔猪及育肥猪供应量。二是加强疫病防控,定期消毒,按照免疫要求,做到“应免尽免”,防止因疫病发生导致更大的损失。三是应不断加强适用养猪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养猪技术水平,降低饲养成本。通过加大以上三个方面工作,我相信从长远来看养殖户会有一个较好的收益。
四、恢复生猪市场,政策还将大有作为
当前国家出台的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较多,也比较配套,初步形成了促进生猪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体系,据农业部透露,今后根据需要,还将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眼下的关健是不折不扣地抓好政策落实,确保政策措施不走样。
值得一提的是,为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维护生猪养殖户利益,保障市场有序供应。今年3月份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6个部门制定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时,国家将发布预警指标,采取综合调控措施,促使猪肉与粮食比价、仔猪价格、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等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国家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开始实施三级储备制度,确保养殖户不再出现压栏现象,确保养殖户不出现经济损失。
早在2010年以来,农业部在有关报告中就已经发出能繁母猪产能过剩的预警,面对当前形势,养殖户应该调整心态,坚定信心,适时调整猪群结构,压缩规模,提高生产水平,能待消费回升。当前,最重要的是国家应该为生猪产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大环境,充分发挥生产机制对生猪生产的调节作用。目前,国家已经掌握了对玉米市场价有绝对的定价权:因此,恢复生猪市场信心,政策还是大有作为的。
五、应建立生猪生产与市场供应监测预警机制
从长远来看,实现我县的生猪健康发展,关健是要保持猪肉价格合理水平,或者确保生猪养殖者能够实现合理盈利。这就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树立猪肉的供求平衡调控目标,增强调控能力;加强市场预警;保护好生猪的核心生产能力;提高养猪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强化和完善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生猪生产属于弱质产业,不能够完全靠市场调节,政府对生猪市场发展的扶持政策,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猪生产扶持政策。
二是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当前,生猪生产的影响因素多,形势变化快,应进一步加强对生猪生产和市场的监测预警,强化生产调研和形势分析,密切跟踪生猪生产形势,提高信息发布频率,扩大信息发布范围,及时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
三是加快推进生猪生产的标准化规模生产。要通过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材料、开展电视、广播、报纸技术讲座和技术咨询、科技人户工程、送技术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广应用优质商品瘦肉型猪综合配套等养殖技术,着力推行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和生态养殖,努力提高农民生猪养殖水平,竭尽所能实现农户养殖,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增加规模养殖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是加大适用技术推广,提高畜禽生产能力;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能加速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在规模化养殖上,要以建设生态养殖小区、现代畜牧科技园区、家庭牧场为载体,以提高品质为切入点或突破口,努力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科技进步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加收益的最好途径,各级畜牧推广部门应加快适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对猪、禽等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加快畜禽个体生产能力,从而整体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
五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引导和鼓励各地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者协会及股份合作制,把分散的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形成农户与企业之间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作者系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