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加强党风建设 服务晋级发展
发布时间: 2011-10-10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刘晓琴
  新形式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要从精神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形态领域、统筹发展标本兼治领域形成三大合力,不断加强党风建设,努力推动晋级工作新格局。
  一、深入持久开展党风建设,首先从精神思想意识领域加强廉政意识,让廉政文明入脑入心。
  1、强化堵河源精神,增强廉政活力。一个好的政党,只有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和朝气蓬勃、团结务实的精神境界,才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根本保证,才能永保党的肌体健康。一个单位的党风优良不优良,首先从精神看起;一个机关倡导的精神也就是一面旗帜,是全体干群前进努力的方向。精神滋润着行动,是行动的先导,代表单位的形象和活力。单位干群的精神面貌就是机关活力的决定性的因素。纵观远古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精神等;近代的革命、雷锋、两弹一星、非典、汶川、舟曲等精神;还有我县的移民精神、一统三分精神、跨越发展等精神。就是靠这些伟大的精神,党的事业才一步一步壮大到今天的格局。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上多次提到“精神”这一概念,并把“精神懈怠”的危险放在需要面对的四处危险的首位。面对现在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格局,需要我们继续弘扬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以人为本、艰苦奋斗的精神。堵河源管理局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靠的就是克难奋进、锐意进取、团结务实、保护和发展并存的精神发展壮大到今天,今后还将继续秉承优良的党风迎风破浪,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新的工作发展当中,实现工作新的跨越。    
  2、强化廉政思想,增强自觉性。首先要认识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建全各个环节的预警防控体系,落实十个全覆盖。二是要认真开展民主生活会。对“三重一大”事项通过民主生活会的方式落实,重要事项集体研究,自觉做到不违纪不违规,守得住清贫,不触及法纪红线,甘愿把信念和理想奉献在保护区事业当中。三是要自觉做群众桌上的“白菜豆腐”,真正做到权为保护区人民所用,情为保护区人民所系,利为保护区人民所谋。
  3、强化三种意识,畅通廉政环境。首先要增强忧患意识。古寓塞翁失马,告诉后人千古不变的真理:时刻要增强居安思危意识,小窗口看大世界,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没有经过狂风洗礼的海燕不会展翅翱翔,生长在娇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生长在社会主义党的红旗下,要时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接受党性煅炼,自觉接受人民监督。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要经受得起糖衣炮弹的攻击,经受得起廉政风险的考验,经受得起各种困难的挑战,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永葆保持党的纯洁。其次要树立勤俭意识。勤俭当自强,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处处勤俭,历行节约,打造节约型机关。堵河源管理局上下牢固树立“保护好保护区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这一理念,自觉做到保护和发展并存。只有保护好保护区内的资源,才能利用好资源,同时才能做到资源为人类所用,最终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堵河源两袖清风,山也清清,水也清清,潺潺流水,莺歌燕舞,猿声鸣叫,百花争妍,游鱼戏水,人们劳耕而作,无不透露出廉政之清风,廉政之自然本色。第三要增强机遇意识。堵河源管理局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服务于南水北调的机遇、服务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机遇,服务于建设生态水电大县的机遇,服务于晋升国家级保护区的机遇等。抓机遇就是抓发展,稍不抓住就如流星一闪而逝。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些机遇,始终围绕发展是单位生命力的第一要素,最终实现一江清水供北京的目标。 
  二、深入持久的开展党风建设,其次要从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形态领域加强廉政建设,让廉政文明落实于实践当中。
  1、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注重于宣传教育。一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各级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的按照上级的安排布署抓落实抓发展。二是要以党风宣教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本着以教育为主,教育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懂得珍惜:珍惜奋斗到今天的党的建设成果来之不易,珍惜各级组织的培养和关心,珍惜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三是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本着以正确教育引导人为主。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关心、培养、保护干部健康成长,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法律法规政策过程中不越轨、不偏离,自觉做到自警、自励、自重、自省,保持党的先进性、执政性。
    2、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注重于制度创新。制度是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的一种方式方法,是从根本上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的一种提质,是根据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常创常新的必然产物。一是发展不够的实际要求推动制度创新。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矛盾,原有的旧制度已不适应前进发展的步伐,就会使矛盾加剧,束缚发展的手脚。这就要从根本上完善制度、创新制度,启用新制度用人干事创业。二是从改善干部作风上推动制度创新。灵活的机制是新的生命力的体现。堵河源的水有源头就会有流动的方向,只有源源不断的向北京方向输送优良的水质才能滋生新鲜的水源。不流动的水只能是一谭死水,不畅通就会变质发臭,更不能饮用。永久牌的条条框框只会让干部滋生一些不良习惯:如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现象;遇到困难就退而止步;干起事情来拈轻怕重;要起政治经济待遇来没完没了;生怕自己吃一点亏,缺乏大局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等,还有就是不愿做事带着临时抱佛脚,当一天的和尚撞一天的钟的心理去应付了事。三是要科学合理设置新机制。我局根据单位实际需要而灵活设置新机制,大力推行局机关和基层管理站、所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落实发展为民的需要,使全体同志提质提效提速上水平,综合素质有提高,工作发展上台阶。单位展现出一池活水、生机勃勃的现象。
  3、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注重于贯穿于各个环节的监督。一是加强财政的审计监督。接受审计、财政等部门的业务指导,按廉政准则内容严格落实。二是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对财物做到公开透明,接受广大干群的监督。三是在单位内成立民主监督理财小组,使监督成为日常化管理,要求每一位干部自觉做到慎微、慎初、慎独、慎终、慎言。四是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舆论的监督,广泛接受人民监督,提升单位整体合力和形象。
  三、建立健全惩防并举、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预防的防控体系
  自2003年成立单位以来,我局牢牢把握保护与发展并存,咬定晋级目标不放松,一年一个新思路,一年一个新举措,积极探索、创新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在各上级部门的关注支持和全体干群的努力下,依托堵河源保护区的自然优势,形成了走晋级发展之路、打“红豆杉、娃娃鱼”特色品牌的坚定目标,在全局及保护区构筑成清风气、清山水的惩防并举、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预防的防控体系。
  (一)是立足职能,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等知识,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提高行政效能,促进保护区又好又快发展
  1、管理局印制保护区保护宣传手册。宣传手册内容广范,包涵法律法规、护林防火知识、动植物品种的分类及识别等,及时发放到每一户群众手中。帮助他们更方便的了解和学习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掌握区内国家珍稀动植物,认识区内森林资源对我们人类的价值,从而更好的开展社区共建工作,更好的保护我们的资源,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举全局之力在重点防火期内多种途径进行了对防火知识的集中宣讲。利用宣传车、购买高音喇叭入山巡逻,单门独户采取面对面宣讲、个别交流;院落采取座谈会议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广范宣传;向重点五类管理对象、重点人群等重点宣传。
  3、通过保护区网页和相关媒体宣传,将保护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向社会推介,加大了与社会各界的交流沟通,取得了人民群众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形成社会、人民广泛参与的互动格局。
  通过多种形式的强化宣传,使区内的群众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自觉的参与保护国家的动植物资源、加强森林防火、实现林业兴户的意识当中,主动投入到支持保护区的建设当中,实现人人都能意识到保护堵河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人人都成为保护区的护林防火员、保护员、宣传员、考察员、监督员的目标,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二)是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系统学习及培训,重拳打击六乱活动,
  1、培训政策业务,提高执法队伍的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及时请县法制办和森林公安局的专家对全保护区内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并每年进行一次行政执法资格考试。从根本上转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及工作方法。
  2、重拳打击破坏自然资源的六乱违法犯罪活动。在保护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打击破坏自然资源的活动,有效制止乱砍乱伐、乱捕乱猎、乱挖乱采等破坏森林资源活动。公开办案情况和结果,做到以警示人的效果。同时也宣传了保护资源的相关政策,实现了行政执法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3、筑固防火应急分队建设。以民兵力量和护林员为骨干,成立防火应急分队。在各村组建20—30人的防火应急分队,按照军事化、正规化的要求,由局武装部定期进行扑火演练和扑火知识培训。为应急分队配齐了防火服装、水壶、挎包,为各管护点安装了电话,确保出现火灾后调动迅速,扑救得力,为自然保护区的防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力量。
  (三)是充分发挥管护队伍建设,提高管护能力
  1、健全管护员队伍。通过自2003年以来对护林队伍的不断完善,根据区域分布,科学、合理设置管护点,确保管护网点基本覆盖整个保护区,建立起现在的一支45人的管护员队伍。
  2、建立健全考评制度。每年对管护员实行综合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和平时工作作风情况进行解聘和续聘工作。
  3、层层落实责任。与管护员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责任。对管护员严格管理,实行定管护范围、定管护职责、定工资。
  4、每月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规范工作行为。
  5、经常性督办到位工作。管理站每月对各保护点工作进行检查,查看巡山记录和工作日志。管理局实行不定期抽查,确保管护网络真正发挥作用,有效提高了保护区管理水平。
  (四)是敢打特色牌,敢走特色路,大力加强科研强区工作。                  
  1、依托保护区自然独特的优势,打造实施大鲵和红豆杉育苗品牌产业化。一是在保护区内积极培育大鲵支柱产业。以“基地”加“农户”的形式发展和引导保护区内农民大力科学养殖大鲵。目前保护区内已建成大鲵繁育基地5处,培养大鲵养殖示范户100余户,以点带面壮大大鲵产业。现累计繁育幼苗10000余尾,计划在十二五规划中期使保护区内50%的农户都成为大鲵养殖能手,为十二五新跨越实现良好开局。二是在洪坪大力培植稀有物种红豆杉,实施红豆杉产业化。目前已培植成12000余盆红豆杉幼苗,定期科学管理,确保了其成活率,目前长势良好。大鲵和红豆杉特色品牌产业的壮大为山县域经济和保护区人民提供了技术要领和重要的科研价值。
  2、规范建全档案,提供科学历史依据。一是邀请各级专家传授保护树种的物候观测、野生动物的动态观测和救助等业务技能,开展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整理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植物的基本资料。二是建立珍稀野生动物动态监测体系。采用多种方式,跟踪调查野生动物资源,通过拍照、摄像等手段,及时了解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变化及其生存环境的变化,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成效;三是对各类资料档案归档。对珍贵的动植物照片资料分科分类存档。对保护区进行的科学研究、生态监测、科学普及、科技管理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掌握的一手资料和详实数据并分类整理归档,为保护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各类科学参考依据。
  今年4月,鱼类分类学家、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张鹗博士等一行3人深入到堵河源保护区调查研究,发现一个高原鳅新种及一个小鳔鮈新种鱼类的新发现。5月,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院长张志翔来到堵河源保护区内对植物进行探查,在保护区内发现了垂丝紫荆、野豆角、小勾儿茶、卫矛等稀有物种,还有一些尚未明确的野生植物,并将这些野生植物样本带回研究所进行研究。这些新发现为生态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研价值 。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