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贫困山区实施“新机制”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发布时间: 2008-12-2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贫困山区实施“新机制”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石从国

 

  教育是振奋民族、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教育的普及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现代文明与民主程度的标志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它的成败关系到民族的命运,祖国的未来。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关怀下,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的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新机制”这一惠民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一、运行:“新机制”如沐春风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国家提供免费教科书,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新机制”实施以来,我们严格落实这一惠民政策。一是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广播、专栏、标语、黑板报等不同形式大力宣传“新机制”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二是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各种名目的收费,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零收费”;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开学初组成专班对“新机制”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采取明查暗访,重点检查政策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学校在执行政策上也是不折不扣,没有出现违归情况,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到了这一惠民政策的和谐春风。2008年春季学生报名,学生家长满怀喜悦地给教师算了一笔帐:实施“新机制”以后小学生全年家庭至少减轻经济负担350元,初中学生全年家庭至少减轻经济负担700元。贫困家庭的学生还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寄宿生每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850元,中学寄宿生每年家庭经济负担1450元。学生家长感慨地说:“学生现在读书基本无后顾之忧,我们可以安心地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了”。

    二、困惑:新问题不容忽视

由于“新机制”政策实施的刚性很强,加之实施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贫困山区的学校一方面严格执行政策,另一方面由于配套的政策尚未出台或不能及时到位,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

        1、认识存在误区。主要有两个误区:一是定位不准。作为教育,它首先就应该有其目标指向,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指向应该是造就合格公民,而不是培养人才。二是理解不深。由于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一些家长认为既然是“义务”教育,国家又实施了免费政策,接受义务教育和法律监护人就不承担起义务教育过程中的其他成本。一些部门认为义务教育现在国家埋单,发展教育的责任没有了。出现问题就指责学校,指责政府,造成学校难办,政府难堪的局面。

        2、经费入不敷出。“新机制”实施后,学校的经费开支实行预算制,目前部门预算的定额普遍标准较低,与实际运转支出有较大的差距,诸如办公设备的购置费、水电费、印刷费、交通费、培训费、招待费等部门编制的预算标准较低,均存在较大的缺口。有的项目开支既是必要的而尚未纳入预算,如专用设备购置、图书资料购置、实验室设备购置等均无预算,导致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改善,图书等必要的教学资料无法添置,远程教育设备无法保障正常维护等,经费缺口较大。另外教师的正常津贴如班主任津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部分尚无着落。目前仅能用省政府解决的人平1800元津贴和压缩公用经费、办公费开支来解决教师的基本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3、教师结构失衡。从98年大中专学生分配制度改革后,教师队伍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没有补充教师。与此同时,小学和初中培养的优秀年轻教师逐步又被选拔到初中和高中任教,

贫困山区受财力的制约,每年或隔年新录用的教师只能满足高中或部分初中。长期以来,导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出现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一般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二是部分学科教师奇缺,有的学校甚至出现部分学科被迫停开。

        4、发展举步维艰。贫困山区由于“普九”是低水平的,过去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下多数学校是举债建设,校舍的质量达不到要求,教学设施陈旧。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教学相关要求的提高,学校只能勉强应付教学,维持现状,在硬件上赶超显得无心无力,预算的维修经费也是杯水车薪。

        5、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在竭力保运转的前提下,有限的经费只能维持学校的基本生存,发展无从谈起。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年龄偏大等原因使教师远远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基本福利待遇不能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此以往就会恶性循环。

        6、城乡发展失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加之家长对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趋迫切,农村教育的“先天不足”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别。一是城区学校办学条件相对优越,师资力量雄厚,乡镇的大部分学校教学设施相对简陋、学校规模小、教学设备缺乏,优秀师资匮乏。二是农村学校生源急剧减少,经费紧张,运转异常困难,存在部分学校两三个年级学生不足10人,上级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连教师用书费用都无法保证,大量闲置校舍未能得到及时修缮,无人管护,破损严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城区学校校舍紧张,班额过大,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对策:新思考毋庸质疑

          1、加大宣传力度,实施“换脑工程”。   澄清人们对义务教育在认识上的误区:其一,义务教育是培养合格农民,而不是人才;其二,九年义务教育不仅仅是政府单方面的行为,而是政府、社会、受教育者和法律监护人等多方面的合成行为。另外,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国民基础教育,不单是个人的义务,也是个人的权利;不单是个人发展必需,也是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不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    

        2、合理预算经费,财政适度倾斜。在经费编制预算上,要考虑学校工作的实际性和真实性,实际需要的支出项目要纳入预算。建立教师福利待遇保障机制,把教师的津贴福利全额纳入预算,保证教师的基本福利待遇能够落实,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同时考虑贫困山区过去发展不够的问题,财政在经费保障上适度予以倾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建立城市与农村学校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即规定城市年轻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及环境较差的学校任教经历,才能晋升职务或职称;二是严格中小学编制管理。协调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核编到校,定岗定员,实行动态管理。三是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把好教师队伍入口关。四是强化教师培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学历进修、校本培训等方式进行师资培训。通过开展岗位练兵、评教赛教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五是针对学科教师严重短缺情况,给予政策倾斜,农村中小学招聘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不受编制限制。对于英语、计算机等学科教师招聘学历可降低学历层次,确保中小学缺科教师得以补充。六是建立骨干教师体系,加强考核,依据考核结果给予一定津贴补助,调动骨干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骨干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七是提高乡镇、农村教师待遇,在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优惠政策,建立贫困地区教师特殊补贴制度,使贫困山区教师派得进,留得住。

         4、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正确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内容,纠正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某些特长活动的倾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是把体育、美育、法制等教育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在课时、师资、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定期开展书法、绘画、舞蹈、合唱、器乐演奏等才艺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特长。

          5、积极采取措施, 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一是认真落实已经建立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 分省(区、市、州)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 贫困地区由中央和省政府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承担。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将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适当提高。三是进一步加大学校建设投入, 尽快解决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和设备配套资金, 使各学校尤其是投入使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配齐配套设备, 建设好附属设施, 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四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盘活教育资源, 防止学校负债运行。第一,加快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合理配备中小学教师, 全部清退代课教师, 节约教育资源。第二, 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 逐步将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到中心完小和片完小, 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整合教育资源, 重点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防止新的建设债务产生。第三, 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 减轻财政投入的压力和负担。

        6、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保教育公平。一是把建设示范初中、小学的重点放在乡镇,努力建设一批农村示范初中、小学。二是加强农村薄弱学校软硬件建设。实行城乡校长、师资交流,为薄弱学校培训骨干教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三是建立科学的农村中小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促进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