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潘口移民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发布时间: 2008-12-1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县政协副主席  潘口水电站移民指挥部副指挥长   王治国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潘口水电站项目核准后,我被县委任命为潘口水电站移民指挥部副指挥长,全面参与潘口水电站移民工作,这是县委对我的信任,同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到现在,我同其他参与移民工作的同事一样,全身心投入到移民一线。在一年多的移民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移民工作的艰辛,移民群众的艰难,搬迁任务的艰巨。然而,正是在这种艰难困苦中,我们的广大移民干部和移民群众用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了气壮山河、载入史册的伟大移民精神。

潘口水电站首期移民充分体现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潘口水电站核准难,移民更难,首期移民更是难上加难。可以说,潘口水电站建设的成败就在首期移民能否按期实现搬迁。在首期移民中,面对移民搬迁启动滞后于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时间紧,任务重;面对物价上涨过快而造成的移民资金严重不足;面对因库区长期停建而导致的规模庞大的贫困移民;面对五十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持续不断的阴雨天气导致的工期紧张;面对移民政策到户难、宅基地划分和建房难、移民土地调整难等首期移民中三道坎;面对库区复杂的社情等一系列困难和难题,从县委、县政府到县移民指挥部,从广大移民工作队到每一个镇村干部,都毫不畏惧,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想尽办法,用尽措施,全力破解水库移民这个世界性难题。这不仅体现了全县上下奋力拼搏的精神,更充分展示了县委、县政府坚强的执行力。正如很多移民干部说:移民工作再难,只要我们敢拼,敢闯,敢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没有破不了的难题,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

潘口水电站首期移民充分体现了全县上下胸怀全局、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为了电站的核准,为了争取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无数次奔波往返在竹山——十堰——武汉——北京的征途中,餐风宿露,不知放弃了多少周末和节假日等休息时间,他们家中有即将高考升学的子女,有年迈体弱需要照顾的父母,然而为了潘口电站,他们无暇顾及;在移民指挥部,上至指挥长,下到每个工作人员,都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忘我工作,甚至一个月也休息不了一天;县直各部门为了移民,放弃了职工福利、奖金和补助,倾其所有帮助移民群众,像团县委、妇联、轻工协会、冶金协会、物资协会等资金少,职能弱的单位,为了移民搬迁,发动全体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宁愿穷单位,也不能愧对移民。在首期近1700户移民开工建房或搬家之际,包保单位都会送上一封鞭炮和不少于200元的礼金,这对每个单位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广大移民干部为了移民,更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和心酸。他们不惜绞尽脑汁,不怕挨骂受气;不惜说破嘴皮,不怕跑破鞋底。县信访局移民工作队长李传知,身患癌症仍然坚守在移民一线;县扶贫办移民工作队长陈型龙,冬爬冰雪道,夏淌冷水河,秋走泥泞路,每天往返5公里以上奔波在梅溪的山路上;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移民工作队长刘德志,在高温天气中几次中暑倒下,差点没有醒来;县物价局移民工作队长陈宝秦,妻子在去年冰雪天气中摔断胳膊,他也无暇照顾;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作队长余娇娥,放下刚满周岁,嗷嗷待哺的孩子,长期吃住在北坝龙王滩;县经济局移民工作队长吴善琦,病倒在移民一线,住进医院仍心系移民;县统计局移民工作队长方应斌,所包保的一户移民在建房中一个月内连续两个当家人不幸遇难,他亲自挥泪为死者披麻戴孝,焚烧纸钱;县供销社工作队长方有礼,过渡时翻船落水,他不顾自身安危首先救起移民群众,自己险些丢命;田家坝镇党委副书记张善庆为了移民,哪里有刺架就往哪里拱,一头黑发变白发;副镇长李著国忍受中年丧子之痛,为北坝村集镇移民建房连续147天没有回家。像这样的移民干部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情积极投身潘口移民的伟大事业,赢得了移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广大移民群众为了搬迁,他们毅然舍弃了依恋难忘的穷山村,主动拆除住居了几代人,有着深厚感情的土房子,提前杀掉了不满百斤重的过年猪,狠心贱卖了耕作多年的老黄牛。他们这种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局,顾全局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我作为一个年过半百身患严重糖尿病和多种并发症的病人,虽然每天要靠注射胰岛素维持血糖平衡,但面对移民群众,面对移民搬迁,我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使不完的劲儿,感到自己仍然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充满工作激情的健康人。

潘口水电站首期移民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水库移民目前既无模式可套,也无任何经验可鉴。面对这一全新的工作,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县委、县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移民工作新思路。一是建立新机制。组建移民指挥部,靠前指挥,协调全县。实行县级领导包镇包村,各单位包组包户六包责任制,组派了90支移民工作队251名工作队员奔赴库区,配合镇村,认真落实三级联动,形成了移民工作大合唱。在首期移民最关键时期,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六比六看为主的百日竞赛活动,不断将移民搬迁推向新高潮。同时将首期移民工作任务纳入全年经济目标和干部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二是出台新政策。在刚性政策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根据移民实际状况,适时出台了困难移民补助、特困移民集中安置、移民贴息贷款、增加过渡期生活补助、调整移民建房困难补助等一系列新政策;三是探索新方法。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问计群众,让新方法在移民群众中产生,让新方法变成移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如在集镇宅基地划分上,我们创造性的提出整村地段、区域不变;整组划分、顺序排列;整街推进、合理搭配的原则。在移民土地调整分配上,我们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把移民问题和历史问题统一交给群众解决,让移民群众决定移民自己的事;四是总结新经验。全民动员,全党动手,举全县之力形成移民工作的同心圆。宣讲政策,培训骨干,形成以户带院,以院带组,以组带村的新格局。坚持政府主导和移民意愿相结合,科学确定移民安置去向。坚持打防并举,重在防范,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等。在1116日潘口水电站(290米高程以上)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审查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实地查看我县首期移民实施情况,无不感慨惊奇,纷纷认为我县移民搬迁速度在省内罕见,许多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更是全国首创。

潘口水电站首期移民充分体现了竭心尽力、真抓实干的创业精神。潘口水电站的争取和建设,是47万竹山人民的福音,是竹山千载难逢的发展大业。移民群众通过搬迁安置,拆掉旧房盖新房,拆除土房建楼房,搬出穷窝到富村,告别贫困奔小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新家业。两河村移民杨文禄,一个人用双手垒起两层楼。北坝王家坪是田家坝镇最为偏僻的移民安置点,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三不通”几乎与世隔绝的孤岛。后靠在这里的20余户移民克服了建材运输难、建房成本难、水电不配套等多种困难,树立自己的票子自己挣,自己的房子自己盖,自己的担子自己扛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十分难能可贵。移民安置带动了新产业的发展,一年来,全县建筑建材企业达到64家。许多移民户也瞄准商机,在集镇和安置点相继办起了杂货铺,开起了小餐馆,购买了三轮车,承包了小工程。在移民搬迁的实践中,广大移民群众对潘口水电站建设即将带来的生态文化旅游业、新型服务业、物流商贸业、水产养殖业、茶叶、烟叶、林特等新产业充满无限的憧憬和向往。

潘口水电站首期移民充分体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精神。县委、政府始终坚持移民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移民的宗旨,竭尽所能为移民搬迁排忧解难。一是项目向移民区摆布。将农田水利、人饮安全、交通建设、土地整理、低丘岗地改造、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河道防洪工程、病险水库加固、福星工程、希望工程、文化站建设等一大批项目分别摆放在移民集镇和各安置点;二是资金向移民区集中。将以工代赈、迁移扶贫、新农村建设、地灾搬迁、农村社会保障、特困救济、移民专项等各项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三是政策向移民区倾斜。将中央、省市县各项惠农政策向库区和安置区分配,着力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帮扶向移民群众跟进。各移民包保单位克服资金困难,千方百计筹措款项用于困难移民建房,建房进度奖励,移民搬迁慰问,过渡生活安置,特困移民救助等,最大限度地减轻移民搬迁、安居、创业的成本,最大限度地造福移民群众。通过对移民群众动真情、用真心,实实在在的服务、帮扶、救助,不仅大大调动了移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移民搬迁进程,而且极大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和移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移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和支持。许多移民群众动情的说:我们有这样的好政府、好干部、好政策,还愁今后没有好日子过?!

潘口水电站首期移民充分体现了全县上下万众一心、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在移民工作中,各位县领导既有明确的包保任务,又有统筹协调的职责,推动移民工作平衡开展;县级各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发挥各自优势,能争政策的争政策,能抢项目的抢项目,能要资金的要资金,能出人员的出人员,能拿物资的拿物资,不论单位大小,不论职能强弱,不论人员多少,都把移民搬迁当成本单位的第一责任,第一任务;各移民工作队也不分你我,同住一间屋,同睡一张床,同吃一锅饭,同念一本移民经,有车出车,有钱出钱,工作相互支持,困难相互帮助,难题相互破解,堡垒相互攻破,生活相互关心,成绩相互勉励;各移民乡镇不分地域界限,把移民当亲人,妥善安置移民,帮扶移民,给移民拿出最好的宅基地,为移民调整最好的当家田,给移民修建宽阔的水泥路,为移民架起连心桥,引来甘甜水,使移民群众从这一件件、一幕幕、一桩桩的好事、实事中深切感受到潘口电站建设带来的新境界、新生活、新面貌;广大移民群众也形成了富帮穷,强帮弱,好帮差,男帮女,壮帮残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和和谐的邻里关系。通过整体联动,团结互助,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奏响了移民大合唱的最强音。

潘口水电站首期移民搬迁经过一年的奋战,实现了首战告捷。在我的移民工作实践中,深切感受到移民伟大,移民干部伟大,移民精神伟大,她将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宝贵的财富,永远激励着竹山人民为生态水电大县建设而不懈奋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明天。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