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地税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探讨
发布时间: 2008-10-13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甘期国  张道新  刘启钧

  政务公开是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是我国一项基本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建设,对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依法行政和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国家机关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务公开制度是和谐社会法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地税系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积极树立勤政、务实、透明、廉洁、公正、公开的办税形象,为实现融洽征纳关系、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的愿望而积极努力,为税务公开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就地税政务公开工作略谈粗浅看法:

一、地税系统政务公开的内涵

  税务系统政务公开是适应开放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是新形势下做好税务工作的必然要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治税理念提出了高要求,传统的治税理念难以满足快节奏的经济发展需求,在法制及经济建设中,人们不仅关心经济发展,更关心政治发展,税收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税收政务公开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济管理体制不断向前发展中,税收在国家诸多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明显,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税务工作的政务公开内涵将更加丰富。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行办税公开工作的意见》中的规定要求: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规范办税公开工作,切实保障纳税人权益,使办税公开与纳税服务两者有机结合,增强民主监督、优化纳税服务、全面推进办税公开的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税收执法的透明度和办税效率,增强执政为民的服务责任意识,保障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今年二月,省地方税务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意见》要求,对全省地税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内容、范围、形式和要求提出了明确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除涉及国家机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机密、个人隐私之外,都要以公开为原则,它分为以纳税人为对象的税务公开和以地税干部职工为对象的内部政务公开,具体包括信息公开、办税公开、内容公开中的多种事项,并对政务公开及内务公开工作提出了六项要求:一是加强领导,二是明确责任,三是突出重点,四是持之以恒,五是严格内务公开范围,六是内务公开要严肃谨慎。各地税部门政务公开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措施灵活,形式固定,并根据职能特点公开内部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及联系方式,公开征收管理的税种、职责范围、应履行的义务及享受的权利。政务公开工作在有条不紊实施中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一是各级地税机构已初步建立了政务公开的机制、内容、形式、职责、程序、考核、责任追究等,保证了税务工作正常规范运行;二是建立了税务公开的场所、媒体、网站等形式;三是人们的政务公开的观念意识逐步提高;四是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摩擦,初步显现了政通人和的局面;五是增强了清廉办税意识。总体看来,透明、阳光、和谐、法治的地税新形象正在向人们展示。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政务公开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纳税人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二、地税系统现阶段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地税政务公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因为涉及面广,内容多,公开途径复杂,责任追究困难,检查考核工作量大等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人们对政务公开的意识还不高,对政务公开重视还不够:目前,由于接受政务公开知识的宣传欠缺,有不少同志对政务公开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工作中为民服务观念淡薄,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纳税人所想,对内部与外部形势分析不够,没有思考怎样去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政务公开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的对政务公开内涵认识偏差,认为政务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有损部门的权利,有损单位安定、耗神费力不讨好,不愿公开,对政务公开的内容重表面,轻实质,回避矛盾,回避问题,具体问题公开不透彻,内容不全面、时间不及时、反馈意见不处理;有的单位将政务公开工作视同为一般性事务工作,甚至借政务公开显摆单位政绩,回避工作不足,导致政务公开缺少了发展的动力;还有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相关人员对职能职责不清,对上级要求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做的不够,有时疲于应付,政务公开不检查不公开,不检查不管理,对资料收集整理不规范,使考核无据可查,责任难以追究。
  (二)、税务公开机制不健全:因为政务公开是地税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为了保证税务公开正常规范运行,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反馈、职责、过错追究等系列机制是做好地税政务公开工作的基本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单位不注重政务公开事宜的协调,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够,没有把税务公开制度建设纳入税务工作的主要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税务公开与税收工作的各环节没有有机结合,政务公开制度只有一个简单的实施方案,应公开的税务内容等随意性大,监督难,责任不明确,程序不严谨,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考核、追究。
  (三)、政务公开形式不够:如今是信息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四通八达。为方便税务工作,税务的行政法规、税务信息,税务行政决定,税务行政行为运行过程等内容必须及时、便捷地让社会了解,许多单位采取多途径的政务公开但仍满足不了纳税人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税务公开的方法简单,形式单一,导致政务公开的深度、广度不够,对纳税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及时、直观、透彻的宣传到位,影响了正常的征管秩序;有的税务公开因技术状态落后,信息开发利用滞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缺失,仅在办税服务厅设立专栏,张贴告示,使政务公开的覆盖面不广;还有的对特殊性及针对性税务信息分析不透,研究不深,政策法规把握不准,处理困难,弄不清税务公开的主体、客体及操作程序,导致税务公开不及时、不适用、不透明、无效率,使严肃的税务管理成为儿戏,税务部门形象受到损害。
  (四)、税务公开发展不均衡,通过近些年各地政务公开工作比较,我们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税务公开规范有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税务公开工作才刚刚起步,税务公开工作不均衡发展原因很多,但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因为税务工作的特定性容不得税务公开工作的敷衍塞责,税法面前,人人平等,税收的杠杆调节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如果竞争环境被破坏,税收公平失衡,税收对经济的作用也将失灵,如果没有统一要求,各自为政,没有监督制约,影响的不仅仅是税收秩序。

三、推进税务公开的对策

  我们是法制国家,在民主法治建设中,群众对政务公开也有了高要求,政务公开既是新形势下做好税务工作的必然要求,又是坚持从严治队,促进依法治税,提高税务执行力的有效措施。为推进税务公开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加强税务公开的领导,大力宣传政务公开的意义,提高政务公开意识。要始终坚持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和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建立政务公开的长远目标,着重强化协调,精心组织,统一思想,明确分工,统筹规划,分级实施,注重实效,要强化政务公开的理论研究,先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公共管理知识和理念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税务公开工作中,要广泛宣传政务公开的政策法规,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形成合力,践行诺言,营造浓厚的政务公开氛围,把税务公开工作抓到实处。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税务公开的行为。因为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加强税务公开制度建设,保障税务制度化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对于应当让纳税人或地税干部职工知晓或参与的事项要建立主动定期公开制度,保证公开的覆盖面,对税务事项的变更、撤销或终止要及时主动公开、说明,确保税务公开的内容、标准、程序、时限、纪律、监督、奖惩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为方便群众知情和监督,我们应建立申请公开制度,也就是让纳税人或税务干部申请点题公开或指定对象公开,不属公开范围的内容要及时解释说明;应建立政务公开检查考评制度,对相关资料整理归档,便于检查考评;应将政务公开制度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纳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进行检查考评;应组织干部、特邀监察员及社会各界代表对地税机关政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评议;应在单位工作绩效考核中将政务公开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对工作不力、无所作为的要限期整改,对侵犯纳税人权利,损害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根据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
  (三)、创新政务公开形式,寻求政务公开新途径。我们要在政务公开形式上多下功夫,创新政务公开新途径,以满足纳税人获取信息的需求。目前,各地采取的政务公开形式主要有税务公开专栏、税务公开宣传册,在大厅设立咨询窗口、举报箱、意见本、电话,在当地新闻媒体登广告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的政务公开形式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人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应积极努力,创新政务公开途径,本着及时、可信、便捷的原则改进公开形式,应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如设置网站、电子滚动显示屏、多媒体触摸屏、局域网专栏、手机短信、市民信箱、免费印发办税指南、咨询服务站、12366税务服务热线等形式促进地税政务公开。
  地税政务公开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只要我们加强领导,注重宣传,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创新思路,规范运作,税务公开工作一定会得到纳税人认可,得到社会认可。

  作者系竹山县地税局局长 副局长 干部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