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打造“堵河文化”品牌 壮大文化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 2008-08-2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郭猛 李强

  堵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县作为堵河文化资源大县,如何发掘、抢救、保护传统堵河历史文化,进而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打造堵河文化品牌,壮大地方文化支柱产业,将区域文化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是现阶段竹山文化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繁荣堵河文化的现实意义 
  事实证明:地方文化经济结合得越深,则经济发展得越快,地方综合实力就越强。当前形势下,要想实现竹山经济社会的连续跨越式发展,在一手抓水电大县建设的同时,就必须实施文化大县战略,加速抢救保护优秀传统堵河文化,使堵河文化成为竹山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打造堵河文化品牌的建议
  第一、打造堵河文化的重点和首要任务是要下大力气发掘、包装、弘扬女娲文化。女娲文化是堵河文化的核心。建议按经济规律要求组建“女娲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对女娲文化进行专业的深度挖掘、包装、宣传,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女娲文化产业链。 
  第二、下大力气对上庸古国历史文化进行调查、挖掘、包装、宣传。建议借即将启动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机会,组成专业队伍对我县境内遗存的上庸古国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再制订详细的开发方案,让曾经辉煌中原的上庸古国历史文化重放光彩,形成文化产业并使之成为我们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精神向导。
  第三、进一步抢救、保护、传承代表堵河流域民风民俗的大量优秀民间文化。我们已经发掘抢救的竹山牌子锣、堵河剪纸、皮影、官渡民间故事、民歌、宝丰花鼓船歌等一大批堵河文化遗产已引起了国家、省、市各级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竹山牌子锣已经成为堵河文化的一个品牌。
  第四,大力开发堵河红色革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去年举办的女娲文化旅游节上,新建的施洋烈士纪念馆与女娲文化成功地实现了对接。同样,施洋烈士故居、张振武故居和张振武纪念馆等亟待向上争取立项扶持,早日建成更多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第五,加紧保护、大力宣传推介以文庙大成殿、三盛院、高家花屋等为代表的名胜古迹和以女娲山、武陵峡为代表的堵河旅游文化。
  三、发展繁荣堵河文化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虽然我县的文化建设投入近几年连续加大,但与我们要打造的堵河文化产业集群所需的巨额投入还相差很远。二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三是缺乏集中表现堵河文化魅力的大型现代文艺作品。四是体制亟待创新。要根据发展繁荣堵河文化的需要,适当调整某些管理体制,以建立一个能够协调处理保护开发堵河文化资源具体事务的专职机构,为打造堵河文化品牌、壮大文化支柱产业提供组织和体制上的保障。
(作者单位:县文体局)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