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山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 2008-01-2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周荣翔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社会和谐,致力于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以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努力方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根本标准,着力营造和谐交通环境,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全力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山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近年来,随着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交通管理形势呈现出一系列可喜变化。以笔者所在的竹山县为例,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道路通行条件日趋改善,车辆档次明显提升,交通环境大幅改观,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贯彻十七大精神,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交通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深刻认识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具体到我们山区来讲,就是要着力推行恩施“四方一责”、“夷陵模式”及十堰郧西“警队、疏堵、警民“三结合”等成功的社会化管理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以发展的眼光,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通过完善的道路设施、科学的管理手段、自觉的守法意识、有序的交通参与、安全的通行效果、顺畅的通行效率、公正的执法环境、高效的社会服务、过硬的管理队伍等等,努力构建“有序、安全、畅通”的“和谐道路交通”环境。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在“人、车、路”三大要素中,“人”是处于第一位的。也就是说,要真正抓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一要着力提高“人”的安全法制意识。二要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三要着力解决好执法为民问题。四要着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
  安全是交通和谐的基础。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是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营造和谐交通环境,保持交通安全形势平稳,需要继续完善以下八项工作机制。一要完善事故预防社会化机制。二要完善事故分析研判机制。三要严格源头监督管理机制。四要完善路面监控勤务机制。五要坚持依法严管重处机制。六要完善危险路段排查治理机制。七要完善重点车辆和驾驶人列管机制。八要健全完善应急预案机制。
    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就是要从大局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促进整体工作协调发展,朝着共同追求的目标迈进。在开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交警队伍建设,实行“两手抓”、“两手硬”,坚持增内力、打基础,同促进,求双赢。具体地说,要力求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要力求在队伍正规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二要力求在“三基”工程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力求在科技强警上实现新突破。(作者系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