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主要纽带,是城乡网络结构中的基本环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点。
传统意义上,小城镇多指县城所在地的城关镇。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扩张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关镇越来越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乡政府所在地发展而来的镇成为小城镇的主体和典型形态。
小城镇是城乡统筹的枢纽所在。其一,接纳农村转移人口。小城镇具有面向农村、转移成本低、量大面广的优势,其技术、文化、生活特点更为适应农民。其二,服务农村和农民。集中提供科技、信息、金融、咨询、培训服务;提供基础设施、行政、法律、文化等公共服务。其三,承接和传递城市产业和城市文明。城市的产业扩散,科学技术的传递,教育、文化、卫生服务的延伸,相对集中于镇,扩散服务于村。科学发展小城镇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发展小城镇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兼顾。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重引进工商企业,轻吸纳居民;重工业区开发,轻生活区建设;重经济效益,轻镇区居民生活质量。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也缺乏长远的发展后劲。
主导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适宜的主导产业是吸纳人口、积聚财力的经济基础,决定着小城镇的典型形态和发展方向。围绕农业生产系列服务,以基础农业为主;围绕拳头产品或工业集团,以工业服务业为主;围绕特色商品资源和物流集散,以商业贸易为主;围绕交通要道,以物资集散及配套服务为主;围绕名胜古迹、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遗产,以旅游服务为主;……主导产业能否因地制宜,关键是认识、发掘、组织和利用各自的优势。
基础建设发展要量力而行。政府好大喜功、盲目投入、大包大揽、甚至直接建设商业设施;违法出让土地、违法集资、巧立名目违规收费,势必难以为继。引入市场机制,多元融资、建设和经营,投资、收益主体相统一;政府量力而行,资金集约投入,建设维护纯属外部效应的公共服务项目,方是良性循环、科学发展之路。(贾 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