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山 张宜国 全 劲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大力培养各类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技能培训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而且是提升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我县属西部国家级贫困县,同时又是资源大县,要实施科技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加快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县的水电能源、医药化工、绿色食品、金银珠宝饰品、建筑建材等产业在富民强县中做大做强,既要求有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能手,又要求充分调动现有技能人才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技术等级与待遇挂钩的具体办法,建立长效机制,更好发适应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企业改制和县域经济的公退民进,我县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明显滞后,技术工人结构不够合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我县企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员工的技能 素质要求较低,缺乏应有的重视,招工只看学历,不看技能;而个体经营户大多是家庭作坊,经营者既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者,从业人员主要依靠劳动力进行简单操作业主更不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对已有人才只注重使用不注重培养,致使企业人才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技术工人在工资分配、晋级和获得奖励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做法则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和断代。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大多数企业没有实行技术等级与待遇挂钩,而是实行计时、计件或绩效工资。企业现在职职工的职业资格长期没有得到确认。许多企业职工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有评定技能等级,技术技能水平没有与岗位、也没有与工资收入挂钩。技术技能更没有参与收入分配,严重伤害了在职职工学习技术技能、提升技能水平的积极性。2007年元-10月全县职业技能鉴定办证3490人,而企业在职职工仅为140人。
二、对策及建议
1、要建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要把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党委、政府、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考核体系,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落实相关措施。要建立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目标责任制,要将目标分解到基层、企业和班组,任务落实到人,并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业强县、产业富县、人才兴县的一项重要措施,常抓不懈。
2、政府要构建良好的服务环境,加大扶持、引导力度。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经济发展变化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服务的职能,同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完善各种人才保障机制及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体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在信息资源、人才资源、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单位重视人才建设,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认清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要有一批具有科学管理能力和先进技术的人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引导企业建立内部工资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二是引导企业建立专业技术岗位津贴制度。三是建立岗位能手评选奖励制度。每年组织一到二次全县技能大比武,技能竞赛取得较好成绩的技能人才,授予“竹山县技术能手”或“竹山县**技能标兵”称号。
3、用人单位应建立激励机制 , 充分体现技能人才价值。职业资格证书不仅要保证资格,还要保证待遇。激励办法分别从三个不同层面鼓励广大一线职工岗位成才:一是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设置就业准入门槛。对所有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工种的人员,都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待遇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职业资格等级挂钩,从而激励生产人员自觉提高职业素质和从业能力;二是建立技师、高级技师聘用考核奖励制度,加大高级技能人才激励力度,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三是用人单位要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高低、责任大小和贡献大小等因素,拉开不同岗位的工资档次,并向技术岗位(工种)和高技能人才倾斜。提高关键性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高技能人才岗位的工资水平,调动广大职工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同时建立技能人才的补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技能人才的津贴标准,凡被用人单位聘任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岗位津贴应分别不低于80元、60元、40元,中级工、初级工的岗位津贴分别不低于30元、20元。岗位津贴计入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
4、要加强宣传,更新观念。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通过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再全社会树立尊重高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使高技能人才成为劳动者普遍向往和追求的目标选择,激励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学习成才,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