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发挥“六大作用” 建设和谐新村
发布时间: 2007-08-2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张伟成

 
  官渡镇自今年以来,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六大作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全面铺开,促进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是发挥政府引导协调作用。年初,镇党委政府把新街村、桃源村、小河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避免新农村建设千篇一律的状况,我们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标准。规划建设模式力求形式多样,设计风格务求新颖别致。对新街村,突出以打工新居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对桃源村,强调以桃花古村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对小河村,注重以移民新村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对经济条件好的住户,我们鼓励屋顶铺黑板石,既有效利用了地方资源,又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为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镇党委政府建立了激励机制,全额兑现补助资金。对房屋改造农户,要求室内外粉刷一新,硬化水泥道场,补助1000元现金。对建沼气池农户,除补助1000元现金外,另补助1吨水泥。对屋顶铺黑板石农户,政府补助2000元现金,到院入户水泥路每米补助1包水泥,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家园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发挥干部的组织指导作用。镇党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摆上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龚世华任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政府机关和镇直单位抽调专人负责试点村新农村建设,做到一个村有一名领导挂帅,一个点有一名干部主抓,所有镇直单位帮扶联系户,确保各个环节的落实,使全镇新农村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三是发挥能人的带头示范作用。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召开动员会,组织干部及村民代表到楼台乡观音沟村、城关镇桥儿沟村等地参观学习。由于层层发动,宣传到位,使新农村建设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之中。村民代表冯再明观摩学习归来,主动放弃外出务工月薪1000多元的打工机会,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不仅搞好自家房屋改建,还积极主动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出钱出力组织动员左邻右舍建设通院到户水泥路。
  四是发挥协会的群众自治作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制定村庄规划设计,整治方案,产业规划都先交村民讨论,对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公开招标,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普选产生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五是发挥社会的帮扶支持作用。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以县直帮建单位为重点,积极争取帮建单位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大力支持。争取县纪委、国电长源公司、安监局、药监局、新闻办等单位扶持资金(物资)30余万元。另一方面实行镇直机关、企业、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办法,每个机关、企业结对联系一个试点村,年帮扶资金不少5000元,每名干部职工帮扶一个联系户,年帮扶资金不少于200元。帮助群众制定致富规划,协调各种关系,及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困难。鼓励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动员和引导在外创业能人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小河村外出务工农民周建华看到家乡取得明显变化,慷慨解囊5万元;新街村民汪波捐款1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个体老板李文华主动捐助10吨水泥,支援新街村到院水泥路。
  六是发挥群众的建设主体作用。我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不搞形式主义,鼓励他们为新农村建设谏言献策,增强群众建设热情。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通村水泥路13.5公里,新修到组公路32.5公里,建沼气池45口,烟叶种植6000亩,林果管护1200亩,甲鱼养殖3处,房屋“穿衣戴帽”210间,建垃圾池23处,复修堰渠3500米,扶贫搬迁10户48人,建成甲级村卫生室三个,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文明庭园”、“好孝子,好媳妇,好公婆”评比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作者系官渡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