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我县外派劳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07-08-2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竹山县商务局  毛仁忠  柏云双

  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是商务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而外派劳务工作又是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引进来”扩大对外开放,“走出去”加强商务交流,加快城乡居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多年来,竹山县的外派劳务工作在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和高度重视下,在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的大力配合和参与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竹山县位于鄂西北边陲,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特困县之一。全县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54个村,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竹山是全省的资源大县,不仅水能、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劳动力资源也十分丰富。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县就组织了竹坪、秦古等乡镇50位农民到伊拉克、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参加基础设施建设,如修水坝、建工厂、筑铁路,发展了派驻国经济。迤今为止,全县累计外派劳务人员已达1000余人次,累计获得劳务收入9400万美元。这些外派劳务人员有的是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有的是自发通过正规的劳务外派机构组织的,所有外派劳务人员都获得了丰厚的报酬。回国后,他们用掘得的“第一桶金”投资有关行业、相关领域,成了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真正体现了“出国一人,致富全家,带动一片,经济发展”的外派劳务工作目标,开展外派劳务工作从四个方面体现了有利性:一是增加了国家外汇储备,保障了国家经济安全,利国利民;二是增加了个人收入,发家致富,利已利家;三是增加了见识、提高了素质,利身利心;四是增加了沟通,交流了文化,开阔了视野,利中利外。因此,我县外派劳务的群众基础深厚,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县外派劳务存在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县外派劳务工作相比十堰其他县市区尽管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全国其他外派劳务基地如湖北宜昌市、河南开封、信阳市等地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思想解放程度不够。许多劳务人员对外派劳务知识和政策了解不够,认为打“洋工”风险大,人身安全、工资发放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等方面无保障,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存在有乡土难离、温饱即安的现象,对外派出国(境)获得更高收入,瞻前顾后,跃跃欲试但又不敢尝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未真正地把外派劳务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特别是我县要形成外派劳务的大气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部分乡镇和政府相关部门重视不够。县政府没有对此项工作分解任务目标到乡镇和政府相关部门,没有激励措施,积极性不高。去年11月10日全县外经工作召开后,从会议贯彻落实情况看收效甚微,有的乡镇甚至认为外派劳务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开展外派劳务工作时存在一定风险,部分乡镇不敢甚至是不愿意开展此项工作,存在“怕招惹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如劳务人员在获得外派劳务信息后,由于当地无人组织报名,只好舍近求远到县外派劳务服务中心报名,工作较为被动。
  三、劳务人员素质不高。向国(境)外派遣的劳务人员,需要熟练的业务技能,而我县劳动力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对外派劳务技术要求很多达不到标准。去年我们组织到俄罗斯从事建筑业的外派劳务,报名有50多人,经外经公司技术员现场技术考试,只有15个人达到技术要求,大部分不符合技术条件。至于外派高级劳务,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劳动技术条件外,还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对于这样的外派劳务人员,我县更是匮乏。
  四、工作机制不完善。部门协调服务不够。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政策、技术、培训、资金等方面协调服务不够,尤其是在开展外派劳务工作时,宣传培训、对外业务洽谈都没有专门的经费开支,没有形成相应的配套服务机制。出境手续繁杂、等待时间周期长,使部分犹豫不定的劳务人员在漫长的等待中取消了出国打工的念头。再加上有的国家和地区战火不断,动乱不停,社会治安不良,绑架事件频繁,外派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因而也给外派劳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出国前期费用过高。近几年来,外劳人员出国前承担的直接费用直线上升,一般每名外派劳务人员交纳费用都在5000元以上,保证金高达上万元,这对贫困农民来说真是个天文数字。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前体检、培训、政审、办理签证费以及外派劳务中介机构收取中介费,使不少有心走出国门的农民望而生畏,高不可攀,丧失了外派出国的机会。因此,请求政府尽快建立外派劳务小额担保贷款制度。 
  对加强我县外派劳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经我们对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外派劳务基地的考察和学习,了解到该基地从1984年起步截止到现在就已先后向国内外派出劳务(研修)人员3万人次,其中向国外派出劳务(研修)人员1万人次,年输出规模稳定在1500人以上,常年在外达3500余人,年创汇4000多万美元,外汇储备达969万美元,与新县外派劳务基地相比,可见我县目前外派劳务水平低,工作才刚刚起步,全县劳动力资源还未充分开发,潜能还未得到充分释放,因此,为加快我县外派劳务工作步伐,特建议: 
  一、要提高解放思想程度。我县劳动力较多,全县45万人口,农业人口就达39万人,就业压力非常巨大,影响到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除了继续在国内找市场、找出路外,还应该把眼光引向国外,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把一部份富余劳动力派遣到国外去,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扩大我县劳动力的就业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各乡镇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突破口,把外派劳务作为今后时期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新兴产业来抓。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工作才能得到突破。
  二、要提高乡镇重视程度。开展外派劳务工作虽然是商务部门的职责之一,但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协调,更需要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为此,建议政府把外派劳务纳入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做到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
  三、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政府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外派劳务人员艰苦奋斗、回乡创业的先进事迹,并对贡献突出的外派劳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典型引路、现身说法等宣传形式,使劳动力尽快打消故土难离的恋家观、树立四海为家的进取观,打破温饱即安的满足观、树立永无止境的拼搏观,打消裹足不前的畏惧观、树立敢闯风浪的探索观,从而造成一个争先恐后的外派劳务氛围。
  四、要加强培训工作力度。针对我县劳动力技术单一,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劳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建立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在培养学员熟练掌握专项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和涉外礼仪,及派驻国家法律法规常识,提高他们在海外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外派劳务工作机制,加大外派劳务工作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商务、公安、劳动、教育等部门要大力配合,为劳务人员出国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金融部门要建立一套外派劳务小额担保贷款制度,切实解决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前期费用等问题,只有这样,通过各部门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才能给我县外派劳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