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扶贫开发重点数据及主要政策基本趋向
发布时间: 2007-08-2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县扶贫办主任 王仁义

  一、贫困标准变化情况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完成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决定:″从2001年到2010年,集中力量,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即新阶段扶贫开发。
  贫困人口标准 ①“八七”扶贫攻坚时期1985年为206元,1990年为268元,2000年为625元;2001年以来国家对贫困人口标准根据统计年报及时进行调整。②2001-2003年绝对贫困为625元以下,相对贫困为626-865元;③2004-2005年赤贫637元以下,低收入贫困638-882元;④2006年极端贫困683元以下,低收入贫困684-944元。⑤2007年极端贫困693元以下,低收入贫困694-958元。
  省定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验收标准 2001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592个,其中湖北25个),用″三大类、八项综合指标″测定省定重点贫困村为148个,行政村合并后为139个,2006年-2007年增补2个,现为141个。2003-2004年省定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验收标准为10条。即:①扶持贫困户建成人平1亩高效经济林(园);②贫困户人平纯收入达到1000元;③每户培训一个科技明白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④村级经济要有一个特色突出,形成规模的主导产业,村人平纯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⑤村主干道达到4级以上沙石路标准,基本解决行路难问题;⑥群众基本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⑧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⑨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并落实到位;⑩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2005年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验收标准调整为12条。其中第一条调整为扶持贫困户建成人平1亩高效经济林园或每户一项增收项目;第3条调整为每户培训转移一个劳动力或培训一个科技带头人;第4条调整为村级经济要有一个特色突出,形成规模的主导产业,村人平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第5条调整为村主要道路达到水泥或沥青路、沙石路标准;新增2条即:″三改一建″的农户占总户数的50%以上;应搬迁的贫困户基本完成任务。
  验收的刚性指标就是资金配置数额 省里规定,当年三项资金(财政扶贫、以工代赈、老区建设资金)总量的80%、70%和60%必须安排用于当年启动实施的重点贫困村。市里规定,当年资金安排1000人以下的村不低于30万元,1000-1500人的村不低于45万元,1500人以上的村不低于60万元。
  二、扶贫搬迁补助标准
  省安排扶贫搬迁资金的范围是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对象是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扶贫成本过高,就地脱贫无望,年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有扶贫搬迁意愿,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贫困农户。一是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二是距水源垂直距离100米或水平距离1000米以上,饮用水严重污染,短期难以改善;三是距村组公路末端3公里以上,且修路不如搬迁;四是距离低压线末端4公里以上且架电不如搬迁;五是居住在无法控制的地质灾害区,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六是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和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危房改造。
  补助标准:2004-2005年人平补助1000元,4人以上的户不突破4000元。2006年调整为人平1500元,4人以上的户不突破6000元。
  三、扶贫资金使用范围
  国家设立的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以工代赈,新增财政扶贫(民族资金、不发达地区建设资金),老区建设资金。《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湖北省扶贫条例》、《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规定各类扶贫资金使用范围是:
  以工代赈资金 主要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重点修建县、乡、村道路(含桥、涵),建设基本农田,兴建小型、微型农田水利,解决人畜饮水及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含造林、种果、畜牧草场建设)等。
  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和发展资金 重点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科技扶贫(优良品种的引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及培训等);适当用于修建乡村道路、桥梁,建设基本农田(含畜牧草场、果林地),兴建农田水利,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
  老区建设资金 老区建设资金,包括中央下拨财政扶贫资金中的扶持老区发展资金、省财政预算安排的配套资金、部门安排的资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主要用于卫生、饮水、用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发展事业建设。
  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 主要用于农村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小额贷款利息补贴。贴息贷款只能用于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
  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牵头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组织实施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用于解决贫困户的种子、种苗、种畜和肥料等生产性投资的贷款也可以作为贴息对象。
  享受财政贴息资金的贷款规模每户控制在5万元以内。
  四、扶贫开发相关政策的基本趋向
  新阶段扶贫开发实施以来,为了解决扶贫开发工作对象瞄不准、力量不集中、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国家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作为″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基本扶贫方式。基本含义是:在政府的引导和指导下,一次性投入较大数额的资金,依靠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对贫困村经济社会实行统一规划、重点建设、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综合扶贫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使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基本改善,重点难点问题基本解决,达到整体稳定解决温饱,经济初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比较坚实的物资基础。
  随着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逐渐建立和完善,国家将在扶贫开发的方式、方法上进行适当调整,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扶贫开发工作定位上,将把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和刚刚越过温饱线、基础还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作为开发式扶贫的主要对象。在目标定位上,由解决温饱转向巩固温饱、增加收入、提高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在战略定位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减少贫困、综小差距、构建和谐″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的历史任务。
  二是对因素法分配扶贫资金将由过去的按照贫困人口数量、农民人均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四项因素分配,调整为五项,另增加绩效因素。权重由过去的5:3:1:1,调整为4:3:1:1:1。
  三是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