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国家科技部表彰肯定竹山县星火富民工作成绩显著
发布时间: 2007-02-0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星火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普及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的指导性科技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科技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加速农村小康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宗旨。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强农村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普及科学知识,营造有利于农村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农村资源综合利用和农村特色产业等领域,集成配套并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大幅度提高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 
  竹山县委、县政府加强科技工作领导,根据科技工作的发展要求,调整充实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并分设农业农村科技工作组、工业科技工作组,加强了农村科技工作的领导。全县2006年申报国家、省、市和县级67个项目中,农业申报47项。其中,各级立项36项,农业立项21项,占62%;组织申请专利28项中,农业和农村专利19项;共引进、培养农业专业和适用技术人才9500人,其中从事农业和间接从事农业、农村产业建设人才7600人,科技星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成效 
  2006年竹山县共申报国家并立项的星火计划共3项:润兰庄园承担的“莲花茶产业化开发”、竹山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承担的“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建设与示范”、竹山县技工学校“农产品资源开发及加工技术培训”;湖北省星火富民工程星火学校一项:竹山县技工学校;继续执行国家星火计划竹山县品改站“郧巴黄牛改良及规模养殖技术”一项,省星火富民工程示范基地 “天新医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一项。 
  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润兰庄园的“莲花茶产业化开发”莲花茶不仅建立了茶园生产基地和生产线,全面丰富竹山茶品牌品种,通过改进制茶工艺,全县统一标准,按生态、科学、标准化要求,新建茶园15000亩,全县达到80000亩。在莲花、圣水品牌引导下,全县茶叶实现年产400吨,其中莲花茶50吨,实现销售额1000万元,解决了夏茶无出路和茶园综合效率偏低的问题。“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建设与示范”项目,通过科技部门自建信息平台网络、向农村信息中心户赠送计算机,并在6、8、11月份分别建立了电信农技“110”、移动农技“110”、联通农技“110”,分布全县8个乡镇67户,补充辐射受益户4390户,占总户数的3.2%。全县有线开通中央、省、市、县电视科普节目,覆盖农户8.9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0%,通过电视频道、农技110点播信息服务,覆盖了全部城乡,有39多万群众可收看到科技节目,了解信息。进一步加大科技中介服务培育的力度、加大信息扶贫的力度、加大农民培训的力度、加大智力扶贫的力度。“农产品资源开发及加工技术培训” 在星火科技培训项目引导下,星委、县政府把星火培训作为科技扶智兴县的重要内容,全县整合六所学校为“竹山县星火科技培训集团学校”。县科技局与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有计划、有规模、有目标的在全县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两支队伍,培养两批人员”。即通过星火科技培训,全年完成三班培训人数达9874人。造就一支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和一支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培养一批觉悟高、技术精、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和一批能起示范和技术指导作用的专业型农民技术骨干。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遵循了四个原则,即分类培训的原则,支持服务产业的原则,注重实效的原则和部门联手的原则。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种植、畜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劳动者素质等四个方面,其中突出果业和畜牧业两大主导产业,具体开展十项培训工作。这十项培训工作是:优质粮油栽培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培训、无公害蔬菜、茶叶栽培技术培训、生态家园沼气开发利用培训、农业科技培训系列丛书编印、农村妇女和青年技术骨干培训、农业科技远程培训等。辐射农村,培训农民19434人次。通过调查和反馈的信息来看,过去,未经过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月收入在300元以下占15%;月平均收入300元-500元之间占75%;月平均500-800元收入仅占10%。凡经过培训和包装推荐就业的外出务工人员月工资在800-1000元占35%;月工资在1000-1200元占47%;月工资在1200元以上占18%。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为地方增收达500多万元。为科技兴县、推广农业和农村科技注入活力。天新医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星火富民工程项目根据竹山县天新公司星火富民工程计划项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自选课题 “没食子酸丙酯合成工艺”、“1,2,3-三甲氧基苯合成工艺”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技术水平处国内领先,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申请了“一种1,2,3-三甲氧基苯的合成工艺”、“一种没食子酸的生产工艺”和“一种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提纯方法”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全部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与林业部门达到了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肚倍的共识,林业部门专门成立了肚倍科研所,专门研究人工放养倍蚜虫、五倍子的适生环境及高产稳产,培植肚倍专业户,以点带面,实现典型引路,共同发展目标。今年全县改造和发展倍林面积新增达2万余亩,公司收购肚倍1800多吨,带动农民增收1800余万元,五倍子产业占国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比重有了较大的提高。己经形成了“建设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些成果的应用,使科技对企业的贡献率大大提高,促进了企业较快发展。今年全县结合退耕还林、天然林保工程,为满足龙头企业产品生产需求,通过科学规划和园林建设标准技术的应用,当年新建肚倍基地10000亩,为做大做强这一项目,全县现已建设倍林面积达到11万亩。郧巴黄牛星火项目建设、郧阳大鸡良种推广,推进了畜禽产业化开发。根据国家科技部2005年国科发<2005>157号文件下发我县“郧巴黄牛改良及规模养殖技术”项目要求,今年全县推广精料饲养郧巴6000头,完成项目计划头数的30%;与此同时,全县推广氨化和精料饲养牲猪29万头,占总量85%,当年出栏25万头;圈养精料培肥羊15000只、鸡21万只,分别占总量70%、64%。全年产肉35万吨、产蛋5750吨,分别比上年增12%、91%。 
  竹山县星火富民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经过十堰市科技局和湖北省科技厅的推荐,2006年10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县科学技术局王治先同志国家“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7年度星火富民工作思路 
  2007年我县农村科技工作的基本设想:一是在得胜、溢水、麻家渡、宫渡分别建设茶、菜、牛、羊和优质粮油五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000亩、20000头(只);二是在楼台、田家、擂鼓、宝丰分别建立肚倍、木瓜、金银花、冬枣四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30000亩;三是围绕园区和产业建设以及打工经济、科技扶贫,广泛开展农业和农村科技培训20000人;四是培植农业科技示范大户1000户。积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为实现全县人平纯收入3000元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竹山县科学技术局  祁世才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