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双台乡:新主体、新机制、新实践构建农业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13-12-24 15:51 来源: 编辑:田宇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双台乡:新主体、新机制、新实践构建农业发展新局面
  李光锐

  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必然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解决用什么办法培植以农场、企业和大户等为主的市场主体问题,即培植业主;二是要解决以土地等为主的生产资料整合集并问题,即整合地主。只有充分调动业主和地主的积极性,农业产业才有希望。
  近来,在双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种好地为自己,村干部学着当经理,修条路,挖道渠,集体的事有盼的”,这句顺口溜是群众对台子村以村委会为经营主体的土地股份流转新模式的生动描述。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农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概念。目的是为了促使业主与地主双向互动,确保人尽其为、地尽其力。双台乡在县委和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培植引进市场主体,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一是家庭农场流转模式,如茂源山羊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种植牧草。二是能人大户流转模式,如南口村民黄华流转土地100亩种植药用牡丹。三是龙头企业流转模式,如神农本草公司流转土地800亩种植药材。这三种模式共流转土地1600余亩。农民一方面可以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同时可获得在企业的打工收入和土地股份收入。这三种流转模式的做法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化同步”即农企联姻产业化、经营管理职业化、生产种植规模化、政府服务全程化。
  然而,在工作实践当中,我们还面临着“地力贫瘠的土地无人流转怎么办?撂荒的土地不好流转怎么办?边头边脑的零散土地无法流转怎么办?部分劳力没有能力流转土地怎么办?空壳村的集体经济难以发展怎么办?”等五个难题。
  五个怎么办逼迫着我们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路,双台乡台子村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五个怎么办问计于民,引导发动群众讨论商量、比较算账、票决执行,探索出了以村委会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地股份流转新模式。在乡土地流转中心的监督下,以村委会为经营主体,依据群众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把土地流转给村委会,双方签订流转合同,明确权利义务。股份按1:3:6的比例进行分配,即村委会作为业主组织经营活动,占60%的股份,主要负责技术指导和种植过程中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相关费用;提供土地的村民占10%的股份;田间固定管理人员占30%的股份,负责按照业主要求搞好田间管理;每块土地经营活动的收益由村委会、土地地主和负责田间管理的人员按照股份分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土地经营收益由村民大会推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和村干部、田间管理人员等组成监督小组共同监督。
  以台子村种植芍药为例,以4年为周期每亩保底可产出芍药4000斤,每斤由神农本草公司按照合同价2.5元回收,产值10000元,提供土地的村民收入1000元,田间管理者收入3000元,业主毛收入6000元,除去成本1800元还能收入4200元。今年以这种模式台子村流转土地400亩,全部种植药材。4年后可实现产值400万元,集体收入可达168万元,年均42万元。
  以村委会为经营主体的土地股份流转模式来源于群众的智慧,解决了现实难题,群众通过比较算账认识到了股份制模式的好处。这种模式有利于把老百姓的零散土地集中流转,解决了业主难找和地主难缠的问题,并且田间管理人员的收入直接与土地经营好坏挂钩,同等地块,勤干、能干、动脑筋干的收入多,懒干、散干、带着干的收入少。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基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通过市场竞争迫使村干部研究市场选项目、研究经营学管理,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规律学着为集体做生意,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这种模式是针对特殊地域、特殊地块、特殊人群的一种特殊模式,是对其他三种流转模式的有力补充。四种模式构成了双台“流转模式四轮驱动、流转规模欣欣向荣、经营管理市场决定、群众参与人人在心、集体经济大为振兴”的农业发展新局面。(作者系双台乡党委书记)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