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县委书记佘立柱在宝丰镇喻家塔村走访群众时,提问说:“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现在所盼望的是什么?”人民群众的梦想,就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努力方向;梦想成真,就是我们接力奋斗、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的美丽愿景,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更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正是在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中不断深化的,也必将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从而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让“中国梦”更加美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民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梦”正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将让亿万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
世界在发展,竹山在跨越。越是在发展,我们越要关切民生,真正把发展的目的和成果体现在满足人民的需求,实现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县委书记佘立柱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动真情、动脑筋,用真感情赢得民心,切实推动民生改善。要进行经常性的工作,用干部的正派、居民的正道、社区的正气和社会的正义,聚集社区的正能量。要把群众满意度、安全度和幸福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等重点工作抓难点。通过了解梳理社情民意,抓紧抓住抓好就业、教育和住房热点问题,特困群众、优抚对象和失地农民的民生问题,对重点民生工程进行梳理、细化,努力、细致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民生工作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只要我们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标,就一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打造美丽的“竹山梦”,步入小康社会的金光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