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2013-10-07 07:23 来源: 编辑:操儒舜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郑德国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级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业,在自然保护区得到较广泛的实施。然而,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首要任务是自然保护,如何在不妨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生态旅游将为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㈠生态旅游将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开辟新的融资途径
  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建设费用缺口占需求量80%以上,管理费用每年缺口占需求量的40%以上。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科研、交通、通讯等设备,保护区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看护水平上,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等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均无法正常发挥。而生态旅游的开发将为自然保护区开辟新的有效融资渠道,为保护区筹集更多资金。
  ㈡生态旅游将带动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把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和促进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大众旅游相比,生态旅游不仅让旅游组织者和旅游者受益,而且还让管理者、当地社区居民等多方受益。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促进地方餐饮服务行业、土特产品市场等得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内部有居民定居,“靠山吃山”是他们传统的生存方式,与自然保护相矛盾,且长期未得到的解决。发展生态旅游则可缓解自然保护区与区内和周边居民及当地政府的关系,使直接受益的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工作中来。
  ㈢生态旅游有助于增强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
  生态旅游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当地的传统文化为代价,而是旅游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当地居民等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并将此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自然保护区旅游,游客可以暂时摆脱城市的喧闹、拥挤,而把自己融于大自然中;同时,使游客对生态面临的危机具有感性的体验,从而引发他们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思考环境问题,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一种新的心态和角色同自然交往。
  ㈣生态旅游将扩大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影响面
  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处1987年12月建立以来,至2013年6月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期间倾注了除堵河源建设者以外,众多领导与专家学者的关注支持。但是,堵河源的社会影响力与其生态地位还不匹配,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使更多的人亲近和了解堵河源,并通过他们再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宣传,扩大堵河源的社会影响面,使更多的人成为堵河源自然保护事业的支持者和投资者。
  二、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将面临新挑战
  ㈠做好生态道德教育的新课题
  发展生态旅游,重在教育。要在整个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倡导生态教育,特别是生态道德教育,使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公平、生态义务成为旅游者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但如何开展生态道德教育,这是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和高度重视的新课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始逐步发展了旅游业,但怎样对广大旅游者进行全面的生态道德教育,尚无很好的经验,因此必须对教育场地、组织方式、教育方法、实施措施等进行认真研究,探索经验,努力做好生态道德教育的这一课题。
  ㈡正视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影响和工作难度
  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的开发、旅游景点的建设等必然会对自然保护区的原有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和车流量的不断增加,会干扰自然保护区某些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环境,增加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音污染,以及物种侵入和引发火灾等。游人的踏踩、攀摘野花等不文明行为会造成土壤侵蚀,影响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更新。各种旅游垃圾既破坏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又降低了旅游质量。此外,随着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日益发展,必须增加旅游设施建设和道路维修工作等,这些都增加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范围和难度。
  ㈢堵河源管理局要主导区内生态旅游发展
  自然保护区正常的管理工作一般包括生态目标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旅游管理等。堵河源生态旅游尚未起步,在对自然保护区的家底不清,又缺乏生态旅游规划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一哄而上,多方介入生态旅游业的状况。究竟如何组织开发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是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或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进行开发,还是由多方组成生态旅游开发联合体?旅游收入如何分配?怎样将生态旅游收入合理有效地反馈给自然保护事业、社区居民?如何正确处理保护、科研和旅游三个方面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都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无旁贷,不可忽视的问题。否则就违背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本意,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对策与措施
  ㈠制定发展计划,编制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并不是简单的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利用生态发展旅游,通过旅游保护生态的双向促进的特殊旅游形式。因此,必须编制堵河源生态旅游规划。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生态旅游规划应以功能区划为依据。核心区是严格保护的区域,应严禁各种资源开发活动。在守住这一生态红线的基础上,确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综合考虑生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开展旅游活动,确保自然保护区内各项工作的依法正常开展。
  二是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和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生态旅游活动应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所以在保护区内发展生态旅游不要大兴土木,而应以俭朴的、与环境相协调的小型和简易建筑为主体;各种类型的建筑与各个景点的建设、各条路线的开发等都必须事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坚决不能上。同时,要从时空角度研究自然保护区可容纳旅游者的能力,只有科学、合理地计算出各个景点、每条旅游路线和整个生态旅游区域的旅游环境容量,才能确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合理规模,真正做到“定点、定线、定时、定量”。
  三是制定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编制生态旅游规划。尽快研究和制定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确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设计生态旅游路线,制定生态旅游的开发措施及发展对策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应有强烈的生态意识,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等都必须生态化。
  ㈡加入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要加入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信息网络体系,必须建立生态旅游者服务中心。旅游者在进入自然保护区之前,首先都希望对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状况、管理措施、生态旅游景点和路线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在自然保护区的入口处应建立包括博物馆等诸多宣教内容的生态旅游者服务中心,通过标本、图片、影视、录相、图书资料、宣传手册等向海内外游客普及生态旅游知识,使广大旅游者关注生态、体验自然,提高环保意识,自觉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使生态旅游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桥梁。生态旅游者服务中心在注重宣传自身的同时,还要宣传毗邻及全国其它自然保护区的情况,最终融入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㈢鼓励当地居民参与
  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相联系,也与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只有在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的情况下,生态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可增强生态旅游的地方特色,更充分地获得相关信息,认识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同时,通过当地居民的积极主动参与,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特长和传统,增加生态旅游地的吸引力。
  ㈣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
  加强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依法严格管理。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办法》,随着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对旅游者、旅行社和导游、饭馆和旅店经营者、保护区管理者、当地政府和居民等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并依法对生态旅游进行严格管理。二要汲取先进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国外生态旅游发展比我们早,他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尽力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引进先进经验,融入到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科研和管理过程中。三要建立生态旅游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状况、管理水平等必须在生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有定量指标,应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跟踪调查和评价,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