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突破瓶颈加快全县交通发展
发布时间: 2008-12-2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突破瓶颈加快全县交通发展 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圈
县政协委员、县交通局副局长  全 波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给竹山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突破瓶颈加快全县交通建设,就要解决好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思路和完善体制机制这三个重要问题。
  一、把握方向,找准发展定位
  现阶段竹山交通的发展定位,就是要策应实现竹山崛起新跨越、融入鄂西生态文化圈、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部署和要求,按照“交通必须先行,交通必须打通,交通必须适应”的思路,牢固树立“以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理念,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以超常规思路和举措,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大发展。建立通畅便捷、和谐共享、依法有序、安全优质的交通,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服务。
  1、通畅便捷,就是要围绕实现竹山崛起、富民兴庸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增加交通供给,加强交通保障,构建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使交通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率、通达度和机动性,做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为竹山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崛起新跨越提供强大支持。
  2、和谐共享,就是要强化交通事业的社会性、共用性和公益性,妥善处理好交通行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交通发展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交通发展与服务生态水电大县建设的关系,使全社会各阶层的交通利益得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共享交通改革发展成果。
  3、依法有序,就是要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健全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交通法规、规章以及科学、民主、规范的决策机制;围绕交通事业发展这个主题,大力实施法治交通战略,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保证交通事业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安定有序。
  4、安全优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既注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安全监管,又注重水上交通安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既注重加强交通公共服务硬件建设,又注重加强交通公共服务体系等软件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使路网、站网、航网、运输网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在数量上、速度上、结构上、质量和效益上与鄂西生态文化圈、区域经济、人口分布、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
  二、明确任务,理清发展思路
  竹山县处于内陆腹地,具有相对封闭性。其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观念制约与交通发展不够。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竹山交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四个发展”,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现代交通业。
  1、坚持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发展。引导广大交通干部职工破除小进则满思想,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意识;破除因循守旧思想,牢固树立勇于创新意识;破除封闭落后思想,牢固树立开放合作意识;破除贪图享乐思想,牢固树立励精图治意识。按照适度超前的要求,加快交通发展。当前要加快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亿元,用五年时间,新建十巫公路、柳湖公路等,缩短通车时间,打通主干旅游交通瓶颈,构建快捷主通道;改造竹旬路、南卡路、十竹路等,扩宽对外通道;新建官渡、田家、柳林码头等,建设安全方便的水上交通。兴建景区内部交通网络,建设旅游服务中心,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全力打造便捷通畅、科技环保、舒适安全的旅游交通圈络。
  2、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推进交通协调发展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交通协调发展,这是交通部门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具体体现。全县交通部门应围绕服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个大局,加快农村公路和渡改桥建设,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按照“衔接为主、并轨为辅、合理配置、方便换乘”的方针,加紧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城乡客运一体化,力争到2012年前基本形成“村村互通、乡镇联网、城乡互动”的城乡交通客运网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保障。一是科学规划。结合地理环境、公路分布、农村客运等现状,我县确定了“十一五”路站运一体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围绕“一小时交通圈”(边远乡镇到县城不超过两小时、其它乡镇到县城不超过一小时、行政村到乡镇不超过半小时)目标,着力构建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覆盖全县的站场网络、辐射村组的客运网络,推行公交化运作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乘车难、候车环境差等问题,让群众切实享受交通发展的实惠。具体讲就是:一要完成规划线路内断头路建设,打造畅通的公路网络。二要新建二级货运站1个,新建竹坪、双台、官渡3个三级客运站,新建得胜、柳林2个五级客运站,改造城关、宝丰二级客运站。三要更新农村客运车辆80%,其中中高级客车比例为40%,行政村通车率90%。在主要客运线路上形成了县中心站、乡镇等级站、村招呼站的客运站点网络。
  3、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精神更加主动地融入到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建设创新型行业。注重理念创新,把“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交通发展的核心理念,贯穿到交通发展的各个方面。交通部门将以构筑“网络交通”为着力点,实施“三个延伸”,实现“三个对接”,即:把国省主道向都市延伸,与鄂西生态文化圈对接;把乡村干道向村头延伸,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对接;把运输要道向工业园区延伸,与旅游地对接。我县交通网络规划布局是:以竹山城关为中心,构建以襄天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一环、两横、三纵、四辐射、五循环”的公路交通网;以堵河航道为基础,发展河流、库区水上旅游交通。交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转变。
  ⑴一条环城线。全长23公里,路线走向与主要控制点为:以霍河桥为起点,经南门、悬鼓洲、堵河二桥、龙王沟、潘口、城关、堵河大桥、莲花,终点为霍河桥。
  ⑵两条横线。即:襄天高速公路竹山段60公里;襄关线竹山段76.7公里。
  ⑶三条纵线。即:漫鸡线(漫川关至鸡心岭),境内全长57.3公里;晏竹线(晏马至竹山),境内全长56.2公里;庙巫线(庙垭至巫溪),境内全长123公里,主要控制点为:城关、官渡、柳林。
  ⑷四条辐射线。即:竹旬路佑城至东垭子68公里、竹十路城关至房县化口大桥36公里、深秦路三转弯至房县秦口40公里、洪九路洪坪至神龙架大九湖45公里。
  ⑸五条循环线。即:宽大路宽坪至大庙36公里、得胜至擂古花西路15公里、擂古至双台拦口公路80公里、白玉垭林场至田家公路60公里、文峰至东钦公路35公里。
  4、坚持环保优先,推进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生态水电旅游立县”战略,真正把“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要求,落实到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施工、交通运营的全过程,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小限度地影响环境,实现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抓紧研究制定全县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积极推广应用交通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着力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努力做到交通发展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
  三、调整优化体制机制,为交通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完善交通投融资体制,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我们应当进一步创新交通投融资体制,完善投融资政策,跳出交通系统内现有资金范围,积极开展资本运作,拓宽融资渠道,采取招商引资、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缓解交通建设资金压力。当前,我们针对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紧扣鄂西生态文化圈建设这一机遇,积极向省交通厅申报了两大项目:一是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十巫路,概算总投资91065万元,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黄金线路。十巫路(十堰至巫溪)是银武大通道的配套延伸线,该公路起于十堰市,向西沿老白公路到鲍峡,向南接鲍竹公路至竹山县城关,接竹向路到屏峰、竹溪高泉,全长约320公里。竹山境内长182.1公里。二是修建柳湖二级旅游公路,估算投资为16500万元,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柳湖路(原洪九路)位于我县柳林乡境内,起点接236省道鲍双线竹山白河口桥头,终点接神龙架大九湖,全长55公里。它是我县与神龙架旅游风景区相接的唯一通道,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交通重要组成部分。
  2、完善交通管理机制。研究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形成养护管理长效机制,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加快内河航运管理部门的职能整合,建立运转协调、管理高效、信息通畅的内河航运管理体制;整合交通行业执法资源,推进交通执法体制改革,规范执法行为,逐步形成综合统一的交通执法体系。今年,我局推进了交通精细化管理,成立了移民项目部、田家坝大桥项目部、新街大桥项目部、堵河二桥项目部、城关绕城段项目部、农村公路及出口路项目部、白竹路项目部等七大项目部。对局班子成员继续推行“一人联系一个重点项目,一人负责一个重点工程,一人盯守一条重点路段”的“一定五保”工作责任机制,即:定项目、保质量、保廉政、保安全、保畅通、保目标,分兵把口下重手解决了主干线路网建设的“欠帐工程”,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完善交通服务机制。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完善交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进一步转变交通部门的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效能,完善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推行以“份内事马上办、局内事主动办、突发事高效办、重大事跟踪办、经办事精细办、交通事干净办”为核心内容的交通办事文化,真正把“一站式服务”落到实处,建设服务型、廉洁型、效能型政府部门;整合交通综合信息服务资源,构建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服务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