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服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发布时间: 2008-12-2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服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县政协委员、财政局副局长 刘忠志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给旅游资源丰富的竹山带来了大好发展机遇。负有政府经济调控职能的财政部门支持促进旅游业发展责无旁贷,更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来,为支持我县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积极作为。
  一、抓好财源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新潜力。财政部门要把旅游产业作为一种税源经济大力培植,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形成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反哺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格局。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立足公共财政职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基础。
  一是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制定并落实财税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主导产业、旅游行业、支柱企业、重点项目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充分运用财政企业项目库载体,强化财政政策宣传和项目管理功能,努力打造资金平台,重点支持发展规模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和园区经济,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快速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为抓手,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扶持以旅游业为核心的服务业,逐步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升服务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
  二是着力推进项目载体建设。围绕“一区两园”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整合财政资源,统筹财力,集中建设桥东工业区、宝丰工业园基础配套工程,加快形成城乡联动、集聚产业的主要区域,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完善产业集聚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促进形成优势互补、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积极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注重招商引资质量和税收效能评估,拓宽收入增长的渠道和领域,促进全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健全科技创新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完善创新评价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促进企业开展技术研发,重点支持高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利用。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融资方式,为旅游业发展构筑多元投入机制
  发展旅游事业是一项投资消耗大,收益见效慢的持久工程,需要建立资金筹集长效机制,面对巨大资金需求,财政投入相对而言是十分有限的,政府财政不可能也不应该大包大揽、唱独角戏,在用足用活现有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基础上,更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获得中央和省财政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同时,积极探索资金整合使用的有效途径,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除必要的财政直接投资外,采用以财政引资为主导、吸引外部资金广泛参与的投融资方式,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1、提高预算内旅游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快旅游发展的有关要求,在每年预算安排中单列旅游业发展资金,列入旅游项目专项预算,和旅游部门公用经费严格区分。并按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确保预算内旅游业支出按法定比例逐年增长。整合相关资金,壮大旅游业发展资金规模。把能与旅游项目结合的交通、水利、环保等方面财政资金进行资金、项目、政策整合,实现资金的相对集中,形成“拳头”效应。
  2、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旅游开发。“以地生财”已成为地方政府增加财力,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的重要途径,成为新时期“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一种新形式。而高度发达的城镇化水平则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也是旅游开发的必备硬件之一,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资金用于城市维护、建设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也是一种全新尝试,财政部门在这方面要做深入研究,努力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方案。
  3、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完善财政信用担保贷款体系,增加财政信贷规模。拓宽财政信用贷款担保支持领域,鼓励其向旅游业发展倾斜,为旅游业融资提供载体。在此基础上,提供财政贴息或支持贷款担保,鼓励商业银行向旅游业贷款。通过税收等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旅游业。建立金融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向旅游业放款,解决财政部门有心无力,金融部门有钱不敢贷、不愿贷现状。
  三、明确工作方向,为旅游业发展找准财政支持着力点
  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精神,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找准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着力点,与相关部门共同形成推动旅游业做大做强的合力,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支柱产业带动作用,使旅游业成为财源建设重要的增长点。?
  1、突出支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一是继续做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在每年年初预算中安排红色旅游发展资金,专项用于红色旅游景点建设、主题宣传、革命文物保护、展示等。二是围绕“和谐城乡游”这一主题,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配合旅游部门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突出农业板块建设,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生产,围绕茶叶、烟叶、药材、蔬菜、林果等五大主导产业建设,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支持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建设,形成集中联片的规模效应,体现我县旅游的生态性,增加我县旅游新看点。三是支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体的城郊休闲度假旅游和农业、农村生态观光旅游,促进城乡交流,推动形成乡村旅游开发“小项目、多功能、广受益”格局。
  2、突出支持旅游精品项目。为了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下一步支持重点项目必须是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项目。随着我县一个A级旅游景区的评审成功和两个A级景区的积极创建,我县旅游业必将迎来更好发展机遇。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保护环境与开发资源相结合”原则,进一步支持县内景点的资源环境保护和旅游基础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形成合理布局,确保发挥最佳整体效益。
  3、积极支持旅游部门加强宣传促销。新增安排旅游奖励专项资金,奖励对境内旅游做出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调动其开拓市场的积极性。还将增加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宣传促销经费,支持旅游局举办或参与大型促销展会;利用举办中国. 竹山女娲文化旅游节、参与中西部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机遇,大力宣传推销我县旅游产品,并加强与周边县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合作,形成强强联手,互利双赢局面。
  4、支持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支持旅游部门开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加速提升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与我县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5、积极向上争取申请旅游发展基金项目补助。认真研究中央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会同旅游局加强工作汇报和衔接,精心选择上报符合支持条件、资源条件的旅游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同时,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各类资本和管理资源向旅游业集聚。
  6、强化旅游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为防止盲目投入和损失浪费,充分发挥资金效益,财政部门将主动与旅游部门加强协调,共同建章立制,规范资金使用。一是对相关资金整合,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申报条件、内容和审批程序,增强财政支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改变以往侧重事后监督检查,把项目的事前审核、事中检查、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市场监督相结合,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保证资金按照规定用途发挥作用。三是建立针对旅游项目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坚持追踪问效,为旅游事业建设提供保障机制。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