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护与发展着手
推动我县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县环境保护局
为加快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于进一步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我县属于鄂西北高山峡谷、岩溶风光、天然动植物园生态旅游区范围,旅游景观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有女娲山、武陵峡、堵河源、革命纪念馆,包括今后堵河梯级开发后所形成的一线穿珠的山水景观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我县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有优厚的自然、文化条件,要研究和推进这项工作,从保护与发展着手,致力于改善环境、创优环境,为我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积极努力。
一、针对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结合县情谋发展
我县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优厚的自然、文化条件,充分利用并加以提升,结合县情制定规划予以实施。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由县政府牵头,堵河源生态保护区管理局、发改局、旅游局、林业局、文体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抽调人员,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合力,增强措施,争创条件,积极主动对接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尽可能多地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
2、加大发展规划设计力度。按照“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规划,对全县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彰显特色,突出重点,以远景规划总揽旅游区的整体开发。
3、加强对地域文化和历史遗存的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文化是灵魂,生态是基础。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女娲始祖文化和上庸文化,举办一次“文化论坛”,组织一次“文化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加强研究,明确竹山在中华文化、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增强竹山的文化内涵,提升竹山外部形象,扩大影响面。
4、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积极促进与周边地区联手,特别是要借助神农架大九湖和巫溪的品牌,加上竹房三县南部山区共同构建“3+2”生态文化旅游金三角,力争把这个区域建成全省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新亮点。
5、建好我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项目库。在生态保护上主要抓好以下项目库建设:竹山县退耕还林项目、竹山县水土保持项目、竹山县水生态修复项目、堵河源生态多样性研究基础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工业节能减排的点源治理项目等,为旅游区环境建设作好长期统筹安排。
二、结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建设抓好保护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生态文化旅游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解决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一对立又统一的矛盾,通过对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来实现的。生态旅游业良性循环的实质,就在于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加强生态文化旅游环境的科学保护。在编制我县生态文化旅游规划中,要有环境保护篇章,把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起来,使经济发展能够符合自然生态规律,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不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求得协调发展格局。
2.坚持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在生态文化旅游规划中,按照国家规定,各项建设项目都要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视觉环境影响评价、生物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等。特别是旅游废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从旅游供给方的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需求方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过程中发生的,等等各方面在“环评”中作出相应处理措施,并在项目实施中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在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过程中,县环保局做到:(1)属于县级审批的“环评”项目,优惠、优质、高效地在十个工作日内完结。(2)属于市、省审批的“环评”项目,积极配合业主,到市、省疏通渠道,争取优惠政策。(3)在不违背法规、政策的前提下,“打好”法规、政策的“擦边球”,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服务,及时管理和指导,减少业主环保违法行为,遏制环境污染。与文化旅游管理和林业部门一起,加强生态文化旅游环境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对生态旅游区环境实行分区保护。生态旅游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必然带来一定冲击。因此,保护措施应先于生态旅游活动设计,防患于未然。生态旅游活动应采取工程诱导(建立相应的人工生态工程和生态经济小区)、划区保护、相邻两区生态系统叠加成新的生态系统等方式,尽量维护原生生态系统。
4.在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中抓好大环境建设。生态旅游区大生态环境是营造意境之地,是生态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①加强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建设。对已建和在建的生态旅游区加速实施绿化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建立立体绿化带。②加速生态旅游区周边大生态环境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建立绿色屏障,改善生态大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5、加强生态旅游环境审计。生态环境审计要从已制定的环境规章制度、标准和政策方面,对各类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的环境评价进行检验和证实,这对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意义重要。
6、重视生态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管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是生态旅游区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旅游区重要性认识的途径。当前,我县生态文化教育旅游还是一个新事物,尚未得到社会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全民环保意识差,投资商追求经济回报,忽视环境保护的现状十分突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
7、加强对生态文化旅游的执法与管理。法制管理是对生态旅游区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在生态文化旅游的保护执法方面,环保部门对破坏环境和景观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旅游管理部门要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林业部门对破坏生态旅游区野生动植物严格执法外,对遭受损害的保护对象,要及时救护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县环保、旅游、林业部门各司其责,严格执法,对违反生态文化旅游区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教育、坚决制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