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 2008-11-10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张玉明


  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因此,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抓住历史机遇,在坚持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规模效益,更加注重建设质量,更加注重管理养护,更加注重环保和谐,真正把农村公路建成人民群众的“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一、农村公路建设要更加注重规模效益
  竹山县现有17个乡镇254个村,总人口462364人,其中农业人口395689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85.4%,农村经济占全县经济比重大。因此,加快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是促进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证,是优化全县路网结构,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重大举措。“十一五”期间,国家计划投入1000亿元用于支持交通事业发展,同时,国家在《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按照国家总体规划和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障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顺利实施。首先,我县要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和目标要求,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按照“构建主通道、疏通内循环、扩张外辐射”的交通发展思路,以省道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乡村道路为基础,努力构建横贯东西,通达南北的全县交通公路网络,落实配套资金。其次,要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标准和本地配套能力,结合全县地形地质条件和交通需求特征,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切忌急于求成,贪大求高,盲目攀比,要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模与全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相适应。
  二、农村公路建设要更加注重建设质量
  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安全与否,源于质量好坏。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质量是速度的前提和基础,超常规的发展和建设,超常规的投入和运作,不立足于质量这张底牌,将会对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为此,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建设高质量交通工程就是科学的发展,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最好的节约。近年来,由于受建材涨价等因素影响,有些地方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施工程序不规范,路基处理不到位,原材料把关不严,砂石料配比不达标,现场监督检查不到位等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及时加以改正,将会严重影响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要从根本上克服和消除这些问题,一是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落实质量监测,逐项把关验收,对质量不达标的该停工整顿的必须停工整顿,该返工的必须返工。二是要强化质量监管,完善“业主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建设质量不达标,管理不到位,整改不落实的单位要加大检查的力度,及时进行通报,广泛接受监督。三是要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坚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的内在质量,要建优质工程。
  三、农村公路建设要更加注重管理养护
  建设是发展,管理和养护也是发展。在市场经济和新的发展阶段,交通的快速发展,改革的全面深化,对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履行交通行业管理职能,创新交通行业管理理念,完善交通行业监管制度是一个必须深入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当前,农村公路重建轻管或只建不管的的现象还依然突出,如:有些地方由于对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农村公路出现水毁和塌陷;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管制度,农村公路出现了负重承压、占道堆物等不良现象,致使路面大面积受损,甚至不能正常通行。对此,我们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管理和养护,要提高农村公路管理水平,要向管理要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已建成农村公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一是要在农村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服务等各个管理环节,认真贯彻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人本需求,体现人文关怀。二是要坚持建养并重。在公路的“建、管、养”上要特别注重协调发展,突出“管养”制度的落实,突出“管养”机制的落实,突出“管养”素质的提高。三是要进一步明确已建成的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严格落实检查和考评,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舒畅、满意的交通服务。
  四、农村公路建设要更加注重环保和谐
  竹山县地处山区,境内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等。在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中,我们既要注重公路建设的整体进程,又要注重资源保护和节约。一是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等环节,要坚持走资金投向最准、土地利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消耗最少,服务发展最优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切实避免因农村公路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二是在公路选线规划时,要主动邀请沿线有关人士提意见,通过分析,作出经济、社会、生态等环境合理、人文景观协调、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和谐统一设计,对特殊地段、生态环境及名胜古迹进行充分论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证资源、环境免受破坏。同时,要坚持“公路修到哪儿,绿化就跟进到哪儿”的原则,加大公路两侧绿化工作力度。
  农村公路建设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农村一项最根本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真正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用好,方便人们出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系竹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